第13章 新鮮生土豆(第2/3頁)

朱襄勉強自欺欺人,讓自己心裏稍稍好受些後,重新查看系統功能。

雖然秦莊襄王的好感度讓朱襄感到了憂慮,但他的好感度貢獻出三種良種,朱襄稍稍得到了些安慰。

之後,朱襄再次陷入郁悶。這領取良種居然還是需要抽卡,不僅不同好感度的卡池稀有度不同,每個人物的卡池稀有度也不同,還可能抽出同樣的東西。

朱襄的臉變成了苦瓜臉。這怎麽還考歐氣的?我運氣一直不太好啊。

“先看看其他人的。”朱襄決定把所有人的好感度都領完之後一起抽。

藺相如、綱成君都是三顆星的好感度,但藺相如這個在歷史中很有名的人,人物稀有度居然不如綱成君。

朱襄思索了許久,眼皮子顫了顫。

綱成君……就是蔡澤吧?蔡澤的歷史中名聲不顯,卻比藺相如對這一段歷史影響更大,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蔡澤得到了秦國的重用,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藺相如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名氣,但困於趙國,又非武將,所以對整個歷史進程的影響不大。

想明白這一點後,朱襄心中難免湧出惆悵。

藺贄的才華或許不一定比蔡澤差多少。但他居然不給自己貢獻獎勵,說明他在歷史中沒留下多少漣漪。

現在的趙王已經不再聽藺相如的勸誡,之後的趙王更加昏庸。藺贄留在趙國,怎麽可能在歷史中留下漣漪?

朱襄的好感度名單中有許多他不認識的人的名字。正如系統提示的那樣,或許是自己擅長種田的名聲傳到了這些人的耳朵裏,他們就對自己有了起步一顆心的好感。

這些人中,有的名字一看就不是貴族。他們在史書中可能都籍籍無名,但這些人都被系統評價為會影響歷史進程的人。

原來這“名人”,並非是青史留名的名人,而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哪怕後人並不記得他們的名字。

朱襄隱約有一種,系統想告知他什麽的錯覺。比如他以穿越者思維想去“集”的卡,和系統想讓他“集”的卡不同。

只是一個好感度系統,就讓朱襄想了如此多的事,生出了如此多的煩惱和感慨。讓他連抽獎都有些意興闌珊,沒有焚香沐浴洗手更衣,直接抽了。

像素抖動,朱襄把一顆心的好感度的獎勵抽完,多了八角孜然茴香草果等種子,全是香料,全都不能直接吃。

朱襄嘴角抽搐。這些香料拿出來價值千金吧?在系統看來,不能填飽肚子的都是墊卡池的垃圾?

他又抽了二顆心的好感獎勵,仍舊全是香料種子,還是重復的香料種子。他想,可以給雪和政兒做一頓撒了五香粉的燒烤了。

為朱襄提供三顆心好感獎勵的只有秦莊襄王、蔡澤、藺相如、钜子和一個叫許明的他不認識的人。

許明的卡池稀有度最低,朱襄抽出了芝麻;

钜子和藺相如的卡池稀有度一樣,朱襄抽出了兩種產量更高的小麥;

蔡澤的卡池稀有度明明更高,朱襄居然又抽出了芝麻,他想這一定是蔡澤運氣比較差的錯;

最後只剩下秦莊襄王的三顆心好感度沒抽,朱襄破罐子破摔地一點,一道黃色像素方塊冒充的金光閃過,最後組成了兩個字,土豆。

朱襄愣住。

半晌,他伸出手,一個土豆出現在他的手中。

他咬了一口:“真的是土豆啊。”

朱襄一只手捂著眼睛,一只手握著土豆,一點一點將生土豆全部吃了進去。

生土豆雖然能直接吃,但是不易消化,非常難吃,吃得朱襄眼淚都流出來了。

紅薯、玉米、土豆,傳說中三大神器,網絡皆傳,大清三億人口是紅薯、玉米、土豆催出來的。穿越者只要帶著這三大神器回去,就能鑄造一個盛世。

朱襄當然知道這是假的。

現代紅薯玉米土豆動不動高產幾千斤,那是經歷了現代技術的良種培育和化肥、農藥的功勞。

古代文獻中糧食畝產量的記載不太精準,有些還故意誇大,比如《汜勝之書》中記載畝產量一百石,即一萬多斤,現在都達不到。

但民國時期已經有了對糧食畝產量較為科學的統計。根據記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統計的山東風調雨順沒有戰亂那一年,冬小麥畝產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畝產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紅薯畝產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產量也是約一千斤左右,實際上達不到這麽多。現代土豆良種“超白”、“中薯4號”、“中薯10號”等的畝產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會種植在良田上,畝產大約就是五百斤左右。

這樣看來,紅薯和土豆的產量仍舊很高。但稍稍有點農業常識的人就該知道,紅薯和土豆這類作物因為是無性繁殖,非常容易積累病毒,導致產量退化,甚至直接絕收,種植時需要經過脫毒處理。而這些都是現代科技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