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3/4頁)

看著秦王抓著一把黃土嚶嚶嚶的時候,朱襄都笑出了狗叫聲。

黃土高坡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正因為它曾經富庶,在耕種技術落後的時代孕育了璀璨的文明,才提前耗盡了潛力,變成了現在荒蕪的模樣。

秦國起於渭河中下遊,發於雍州。

戰國時人已經開始為土壤和田地分等級,根據《禹貢》記載,雍州的田被評為“上上等”。自戰國中期後,秦已經是最強的諸侯國之一。太史公也記載過秦國“膏壤沃野千裏”。

秦國能這麽快發跡,就是因為地廣人稀,土地還非常肥沃。

所以各國士子嫌棄秦國,只是嫌棄秦國的風俗,嫌棄秦國是蠻夷。

秦國孤懸中原,獨居西北。春秋時期,中原諸國和周王室都將秦國視為西戎,並不當做“同族”。

自周平王東遷之後,秦國逐漸往東擴張,被封為諸侯,試圖融入中原這個大家庭。秦國和他們大相徑庭的社會習俗,仍然讓他國很嫌棄秦國。

比如直到秦獻公時,秦國才廢除了自秦武公起,延續了整整三百余年的活人殉葬制度。

中原諸子百家對活人殉葬都非常排斥,以儒家為甚。孔子曾經說過非常偏激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西周時命令禁止活人殉葬,陪葬多用草紮小人、車馬,和現在用燒紙做的祭品類似。春秋後,各國諸侯陪葬攀比之風盛行,出現了人俑陪葬。

孔子怒批這種殉葬制度的退化。現在你都用像人的人俑陪葬了,之後你是不是還要用活人殉葬啊?!斷子絕孫吧你!!

從孔子的憤怒,就可以看出恢復活人殉葬制度的秦國,在有識之士眼中是多麽野蠻和惡心。

哪怕現在秦國已經廢除了活人殉葬,但秦國的曾經也讓仁人志士將其作為最後的選擇。

即使蔡澤是一個只求自己富貴的人,對於秦國的名聲仍舊非常躊躇。

選秦國求仕,基本就證明自己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把禮義廉恥都拋棄了。對於這個時代的士子而言,這就預示著他們之前人生徹底失敗,才會連臉都不要了。

朱襄將睡醒後,使勁用眼睛瞪嬴小政抱到懷裏。

還不到兩周歲的嬴小政按理說不太可能聽得懂他和蔡澤的對話,但以傳說中始皇帝的神異和小心眼,朱襄還是把嬴小政當做有清晰思想的成年人,對嬴小政講述蔡澤為何不願意去秦國。

嬴小政癟嘴:“都過去這麽多年了!”

朱襄笑道:“祖宗挖坑,子孫要建房子就得先填土,沒辦法。”

嬴小政繼續癟嘴:“再者,周不也發跡於鎬京!”

朱襄解釋道:“所以周曾經是西伯。周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便在中原建造了新都成周。”

成周即洛陽。

一同出差的考古老教授曾抱怨,鎬京考古發掘成果非常少,一度讓一些學者“華夏的歷史是偽造”的言論又甚囂塵上——這次他們說西周也不存在了。

還好後續挖掘堵住了他們的嘴。

周入主中原之前也與秦一樣被視作戎狄的同夥,入主中原之後就陷入兩難。一邊他們非常想洗去身上曾經戎狄同夥的身份,希望將都城搬到中原;一邊他們又認為如果自己這麽做,豈不是坐實了自己曾經別人說他們是戎狄同夥的汙蔑?

在這種矛盾心思下,他們雖定都鎬京,但鎬京一直都是“過渡性質的國都”,城鎮建設遠不及成周繁華,所以鎬京的考古挖掘成果才那麽少。

嬴小政這次改癟嘴為噘嘴了:“哼,王之所在,就是中原!他們不行!”

要是朕就直接定都關中,以後關中就是中原!嬴小政好歹還記得舅父告訴他別暴露身份,這句話只在心裏說。

但嬴小政不說,從嬴小政噘得可以掛瓶子的小嘴和那不屑的小眼神,朱襄也知道自家外甥心裏在想什麽。

他樂得不行。不愧是始皇崽,天生就這麽霸氣!

“朱襄,你這外甥……”蔡澤品出了點不對。

朱襄舉起自己的小外甥:“像我,對不對?”

蔡澤:“……”

朱襄收回蹬腿的小外甥,道:“想知道啊?問藺禮去,我不能說。”

蔡澤琢磨了一陣子,問道:“你想去秦國嗎?”

嬴小政立刻扭頭看自己舅父。

蔡澤再次從藏不住事的嬴小政的表情中品出了些許不對。

這孩子難道……不對啊,他還這麽小,能懂什麽?

“這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朱襄把嬴小政的腦袋按進自己懷裏,不讓嬴小政看到他略帶哀傷的表情,“我只是一介平民,未來並不由我自己選擇。我也不可能拋下藺家。”

蔡澤沉默。

半晌,他道:“如果這次趙王仍舊不肯用我,我就去秦國試試。這個趙王恐怕也不會太重用藺公的子孫。到時我想辦法把你們都接到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