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4頁)

即便是再糊弄,十個人的飯,那都要花上許多時間。

實在是不願意動彈的時候,蘇姚就帶著這些孩子去食堂吃。

周言安晚上回家以後,打開家門,看見家裏一堆孩子,他媳婦正坐在煤油燈前發呆。

倒不至於對著這場景生出什麽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錯覺,主要是看見渾身臟兮兮的小孩很難有代入感。

這些小孩顯然十分害怕周言安,看見他就知道爸爸這時候回家了,於是在周言安打開門的同時,屋裏的孩子一擁而散。

農忙只有一陣時間,那些孩子的家長知道給蘇姚添麻煩了,也不是那不講理的人家,都在事後給她送上了點家裏產出的菜,表示感謝。

這些菜對於她們來說或許不甚在意,而對於蘇姚來說,那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她種在院子裏的菜,只有小白菜能吃了,煮個湯或者是炒青菜都成。

那也不能天天吃白菜,怎麽說都得換著花樣地吃。

於是,就為這麽點菜,蘇姚能高興好幾天。

眼看著秋天了,得為過冬做準備。

北方過冬三件套,土豆白菜蘿蔔。冬天到來之前需要買好存著,等到這一個冬天,幾乎只吃這三種菜。

不過也沒有什麽好挑揀的,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蘇姚八月過來這邊的,這時候無論是種土豆白菜還是蘿蔔都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看看誰家種的菜有多余的,勻上一些。

也不只是蘇姚家需要買菜,不少家裏都得悄悄出去買。

不過在買菜之前,得幹一件事,先挖個地窖出來,用來儲藏糧食和蔬菜。

地窖冬暖夏涼,冬天把菜放進去,就可以不受凍。

周言安那之前也是個少爺,雖然父母對他要求嚴格,不至於養尊處優,但是卻也不是個十項全能的幹活好手。

無論是之前的安玻璃,還是刷墻,都是通過簡單描述學的。

地窖這玩意吧,沒人手把手教光聽描述,你只能挖出個坑,挖不出來地窖。

蘇姚後來請了周圍的鄰居指導並幫忙,在幹完以後請人吃了一頓比較豐盛的飯菜,這就算是把菜窖這茬給忙完了。

剩下的就只有,買菜和糧食,以及把買好的菜和糧食搬進地窖裏。

這是幾百年來留下的習慣了,秋天或者是初冬囤夠一冬天吃的糧食,就可以貓在家裏不出門了。

也不光是蘇姚一個人這樣做,周圍的鄰居呀,還有團裏的食堂都囤菜。

不囤菜不行,順城冬天時不時下上一場大雪,大雪封山,雪厚路滑不方便出去買菜怎麽辦,硬逼司機出去買菜,還是讓全團的人跟著一起餓肚子?

那就只有提前預備好糧和菜,等到這日子誰也不用出門。

不過囤糧也囤不了太多,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糧食配額,每個月拿著糧本過去只能兌換出固定量的。

不過菜倒是不像是糧食那樣只能買固定數量的,周圍就有村子,每家每戶誰還不在菜地裏種上一院子的菜,全家吃是完全吃不完的,這時候就可以偷偷地拿出去跟這邊的知青和團裏家屬換點錢,或者是其他的緊俏票證。

唐湘對附近村裏比較熟悉,聽說蘇姚想買冬儲菜,就自告奮勇帶她過去了。

蘇姚不僅買了一車的過冬三件套回來,看見那家還有不少的紅薯,就又買了兩大袋子的紅薯,紅薯冬天烤一烤那簡直太好吃了。

那位老鄉的鄰居聽說有人來買菜,看見蘇姚已經買了白菜土豆,於是就問自家還種了南瓜和冬瓜,問蘇姚要不要。

南瓜和冬瓜都是可以儲存很久的,蘇姚怎麽會不要。

於是蘇姚又在他家買了兩個大南瓜和兩個冬瓜,離開的時候看見他們家院墻上的藤上掛著一串東西,長得很像葫蘆,但她沒見過,就問,“這是葫蘆嗎?”

“是葫蘆。”對於蘇姚這種一看就是城裏娃的,人家解釋這葫蘆有什麽用,等長大以後拋開挖掉中間的種子曬幹,就是可以裝水的瓢。

她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雖然蘇姚在他們家買的東西不多,人家還是熱情地給了蘇姚一個葫蘆還有一個瓢。

這下輪到蘇姚不好意思了,最不習慣占人家的便宜了,說當做是我買的,人家還不要錢。

她沒辦法就問,“大娘,你家還有什麽別的菜嗎,我再買點。”

別的青菜肯定是還有,剛從地裏刨出來不少的東西,你看看要什麽。

蘇姚有些驚喜地看見還有紅棗,這是大娘家院子裏的棗樹上結出來的,味道肯定不能跟上輩子吃的和田大棗相比,但是現在也只有這個條件,蘇姚沒有挑揀直接買了。

至於買了多少,計數單位是一瓢。

大娘家裏沒有稱,很隨意地給蘇姚報了一個價格。剛才買的土豆白菜也是這樣,就是隨便喊價,能接受就買,覺得貴就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