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6頁)

這不是什麽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能做到的事情。

如果按照蘇姚的想法,那還真就是個好辦法。

李艷梅利索地就去宣傳處借到了相機,她鄭重地把相機交給蘇姚,“小蘇你會拍照嗎,如果不會的話,我去宣傳處叫一個小同志過來。”

蘇姚看到相機的造型便說,“這相機我會用。”其實是她上輩子有過收藏過幾個老式相機,數量不多,沒有與這個相機的型號相同的,但是相機嘛,使用方法差別不大。

看她還是一臉的不放心,蘇姚可以理解,畢竟一個照相機要幾百塊錢,這麽貴的東西,當然要慎重對待。

為了安撫她的心就說,“我原來在廠子裏的宣傳科工作,相機還是用過的。”

這話就完全是放屁,在宣傳科的工作主要是布置黑板報,可完全沒有用到過相機的時候。

李艷梅聽她這樣說,也就放心了。

蘇姚把相機掛在脖子上,給正在發證的翟江瑞拍了一張照片,給排隊中的領證人群拍了一張照。

最後攔住了一對剛領完證的老夫妻,讓他們手舉著自己的結婚證拍了一張照片。

拍照的任務完成之後,蘇姚把相機交給李艷梅保管,自己去幫著翟江瑞整理領證材料。在熟悉了領證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之後,蘇姚讓人再搬過來一套桌椅,她就在翟江瑞的不遠處另開了一個窗口。

有了蘇姚的幫助後,速度明顯加快。

趕在天黑之前,發完幾百對夫妻的結婚證。

李艷梅就在一旁等著,結束以後,將兩位女同志帶到她的辦公室。

跟翟江瑞表達了自己的感激,接著把農場生產的一些特產,裝進送翟江瑞回家的拖拉機上。

只剩下她跟蘇姚兩人,她就說了,“嫂子這邊也不跟你客氣了,今天多虧有你在,幫了不少的忙,那位翟同志有的,也絕對不會少了你一份。”

這蘇姚哪裏能要呢

“咱也不是外人,您也不用跟我客氣。哪有給自家人辦事,還從中拿好處的道理。”

李艷梅覺得這丫頭的嘴可真甜,“一碼歸一碼,就是一家人才不能叫你吃虧呢,要不然以後沒人給我/幹活了。”

反正無論蘇姚如何推拒,李艷梅堅決不肯讓她空手而歸,還是帶了一些農場的產品,給親自送到家裏。

蘇姚回家的時候,周言安已經將東屋的墻壁都給粉刷完。

看見煥然一新的東屋,蘇姚沒忍住誇了他一句,“周團長真厲害,這手藝完全不亞於那些專業人士。”

李艷梅在街門口還沒離開,聽見這誇張的贊賞,不由挑了挑眉頭,這丫頭真行,跟誇小孩子一樣。

看來今天早上是自己誤會了,人家小兩口感情好著呢。

又覺得這丫頭的性格是真好,周言安那個狗脾氣,早晚被她拿捏住。

她搖搖頭,臉上一副等著看好戲的表情。

蘇姚把相機交還給李艷梅,她用掉的那三張膠卷卻被她抽了出來。

她在跟翟江瑞一起工作時,詢問過她在報社有沒有認識的朋友。

蘇姚是打算如果翟江瑞在報社那邊有熟人,就不需要讓李艷梅通過農場這邊的關系,把文章送到報社。

而且對於翟江瑞而言,工作時的照片出現在報紙上,這對她的將來,是絕對有好處的。

翟江瑞在這邊的關系網主要是圍繞著,婆家和工作單位這一畝三分地。

她想了想,還真讓她想到了一個人——她丈夫有個同學在報社當主編,她跟穆洪波結婚的時候,那人還過來了。

翟江瑞這個人熱心腸是有,但也不是那種沒心眼的姑娘。蘇姚跟她說了自己的打算,想到能上報紙,她才如此積極地幫忙出謀劃策。

蘇姚把寫完的稿子先拿給李艷梅看,李艷梅確定沒問題可以發出去以後,她才拿著稿子和幾張照片找到了穆洪波。

穆洪波大概地掃了一眼稿子,確定是積極意義的,才把稿子帶到同學面前。那位主編也挺驚訝的,這位老同學可是稀客,從來沒有過求上門的時候。再一看稿子的內容和照片,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感情是為了小嬌妻。

這稿子文筆精練,最主要是選擇的主題好,符合時代。一篇千字左右的稿子,不僅表揚了農場重視女工在夫妻關系中的權益。還贊美了咱們政府部門的辦事員,不在意苦和累,一心願意為基層的百姓服務,是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農場和政府之間的合作,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是值得學習的。

看完以後這還真是一篇好文章,看完以後穆洪波的老同學呂勇軍就看向他,“這應該不是你能寫出來的東西吧?”當過幾年的同學,穆洪波寫文章什麽水平他還能不知道?

穆洪波從前那文章寫得還行,但也只是還行,呂勇軍不相信這幾年的時間,他的進步能有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