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年產值達到8000億元的項目!(第2/3頁)

“我們研制電腦CPU也不是什麽問題,核心的技術已經解決了。”

“電腦CPU是硬件核心,但電腦操作系統一直都是偉軟一家獨大,不好搞呀,如果我們進入這個行業,醜國肯定覺得我們威脅大,估計禁止偉軟公司與我們合作。而其它操作系統,都不怎麽樣。”

“這電腦行業還不錯,只是競爭壓力可不小,全球格局劃分已經固定好多年了,我們進去的話,會有很多攔路虎。”

“但如果我們公司不做,有些浪費我們的芯片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光做電腦CPU,除了組裝機之外,品牌機方面,我們能賣給誰呀,國內某想是老大,其它國產電腦定位都是中低端。”

“樺威電腦倒是可以,但銷量上不去,這也不是他們的主要業務。”

沐陽聽大家激烈討論電腦行業,問道:“有電腦方面的統計嗎?”

“有的,稍等一下,我去拿。”一位戰略專家提了下手。

一會後,這位戰略專家很快回來,手上拿了幾頁A4打印報告,遞給沐陽,並說道:“董事長,這份打印出來的統計數據只是個大概,有更詳細的在U盤裏。”

“看個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

沐陽接過,大概看了下。

他對後世幾年電腦方面不是很了解,一台台式電腦用了至少五年時間都不舍得換,他就辦公用用又不是玩高端網遊,實際上也沒必要換。

資料上,羅列了非常詳細的數據。

根據IDC的分析和預測,2014年全球PC出貨量為3.086億台,這包括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微本等。

其中,我國台式電腦整機產量維持在3000萬台左右,台式電腦行業需求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占比全球比重560億美元份額的約25%。

電腦品牌比較多,某想營收約3000億元,還有平果、樺威、小米、樺碩、海爾、戴爾等。

電腦三大件,CPU、主板、硬盤,還有分量也不少的顯卡和顯示器。

在2014年,電腦CPU方面,榜首鷹特爾INTEL營收為559億美元,其次是AMD幾十億美刀,還有營收較少的如Nvidia英偉達和龍芯。

……

沐陽花了幾分鐘時間大概看了下,終於清楚全球電腦行業的市場情況。

由於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電腦三大件價格透明,加上民眾更青睞組裝機,台式品牌機市場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某想這幾年營收是很高,但利潤率並不高,主要利潤來自筆記本電腦。

星海集團就算進入PC行業,主要研發方向還是電腦CPU。

公司已經具備生產芯片的能力,生產電腦CPU不是什麽問題。

電腦主板生產太麻煩,其實都不用自己生產,與樺碩、技嘉等廠商合作就行。

其實除了電腦CPU,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那就是,

電腦操作系統!

偉軟一家獨大!

2014年,偉軟公司營收七八百億美刀,Windows在三大重要產品的收入中占25%,Office占據高達32%的收入,服務器和相關工具共占26%,都是依賴操作系統的基礎上,可見操作系統這個市場非常大,但很難搶。

由於醜國的長期壟斷和技術封鎖,全球包括我國在內的操作系統產業都處於舉步維艱的境地,國內操作系統市場一直是被外企所壟斷,外資占比為92.9%。

國內企業在操作系統自主的道路上已經探索和奮鬥了二三十年,市面上的國產操作系統也有十多種,但有一定用戶基礎、能堅持版本更新叠代的卻是寥寥可數。

電腦操作系統不好搞,但也是沐陽最想突破的。

主要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關乎他未來布局。

他要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操作系統就必須是自己的。

星海集團在軟件方面的實力並不差,而是非常強,比如三維軟件AD、二維軟件XH-CAD、機器人系統、激光系統、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及各種自動化設備的操作系統等軟件。

當然,與電腦操作系統不一樣,也不能說電腦操作系統開發難度更大,AD的開發也是非常難,沐陽照抄技術花了很長時間,而且還是使用腦意識轉換儀,編寫速度超過十倍,否則不知道敲代碼敲到什麽時候。

如果不靠沐陽開掛,哪怕公司組建了數千甚至數萬人的研發團隊,也是搞不過偉軟公司。

搞操作系統太麻煩,太費時間,哪怕有員工可以幫他解決基礎代碼,也需要他很長時間。

在星海集團研制出芯片之前,就算做出來操作系統,如果沒有強悍的硬件基礎,沐陽個人覺得研制操作系統也沒什麽意義。

現在,時機的確到了。

不過,在明年他有不少科研任務,第一是火箭和衛星,幸好大部分基礎工作已經做好了;

第二是生命一號,這將占據他不少時間,不過延長幾個月倒不是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