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沐陽:有我在,星鏈計劃別想搞起來!(第2/3頁)

沐陽說完這句話後,大佬沉默了。

沐陽的想法太超前了,如果做不好,將是一個爛攤子。

“沐先生,你確定要進行這樣的項目?按照你所說的,投資超過兩萬億元都有可能,如果半途而廢,這可不是一個小住宅區荒廢,而是相當於半個城區了。”

“這個投資,如果僅僅靠星海集團,哪怕分多期建設,每年的投資壓力是非常大;但我保證,第一批項目資金三千億元,項目開啟後打進專管賬戶。”沐陽如實說道,對於這個智能城市項目,他不要求百分百控股,只要完成這個任務就可以了。

所以,他還會開放投資,加快投資建設,能夠維持平衡收支就行。

不過,想吸引外界投資,就得有吸收投資客的地方,那就是這個項目能夠盈利。

“嗯,目前有中意的位置嗎?”

“本來打算錢糖區沿江區域的,但那離機場有些近,感覺也不太合適。”沐陽回道,那片區域,目前尚未開發,可不止五萬畝地,未來想擴充到二三十萬畝地都行。

“沐先生,那邊的確不太合適,江對面就是工業區,選擇那邊,投資那麽大,不太合適,還不如濱江區以南區域。”張維建議道。

“濱江區南的確不錯,只是那邊已經開發,甚至有不少住宅,如果不拆掉的話,影響到整體布局;但拆除的話,感覺有些浪費了。”沐陽說道,若是離市區中心近那更好,只是需要拆遷的可就多了。

“H城政府配合星海集團選址,甚至會改動城市布局,上報之後調查再說。如果不是純粹地搞房地產,這個智能城市的確作為一塊試驗田,沐先生,城市規劃是一件影響後代的大事,我建議,多考察,不要急著下結論。”大佬思考智能城市的意義,這麽大的投資,跟建立一個新城市相差不多了。

“領導說的有道理,目前智能城市只是我心中的一個藍圖,百分百定下來要投資建設,但選址的事,真不能過急。”沐陽同意,大佬說得也妥當,他有點過急了。

大佬點頭,他也怕沐陽是一時沖動投資。

接下來,大佬覺得談得差不多了,此次考察收獲比較大,也該離開H城了。

大佬離開後,沐陽把火箭發射基地和智能城市的工作交付給他,成立兩個項目組,與H城和寧城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考察。

星海集團火箭發射基地,計劃投資一千億元,比幾年後GUO家第五個發射中心兩百億投資還要多,主要是沐陽對發射基地的要求和設備要求更高,如果僅僅是建築建設,根本花不了那麽多錢。

象山在氣候和緯度上都十分有利於航天任務的發射,周邊的交通環境十分的便利,有利於各種設備的運輸和調整,除此之外,臨近海洋,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脫離的殘骸可以直接掉進海洋裏,減少了殘骸破壞居民房屋的風險。

而且因為其臨近海洋,海運也會十分地方便,而一些大型設備,公路是不好運輸的,海運就能夠很方便地完成。

沐陽稱火箭發射項目為“星海火箭中心”,如此一來,幾年後,GUO家第五個發射中心就得另外選址了,或者也不用再建設了,本來建議目的就是滿足商業火箭發射。

星海集團進入航空航天領域,開始火箭發射選址的事還是曝光出去了,也沒法隱瞞。

“星海集團計劃發射火箭衛星?”

還是引起各國媒體報道和關注,主要是星海集團這個機械領域的霸主開始進入航空航天,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不過,還是有不少媒體不看好星海集團能夠發射衛星,畢竟目前能夠自主研發火箭並發射衛星的GUO家就那幾個而已,如果加上聯合發射,那就多幾個GUO家。

但一想到2010年,馬絲克的太空公司研發的火箭成功將“龍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也是全球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企業發射到太空,並能順利折返的飛船。

這麽一對比,好像星海集團發射火箭衛星並不難。

這一世,有星海集團的幹預,為特絲拉公司提供新能源電池,星海集團和星海投資公司一共占了特絲拉18%的股份,特絲拉公司發展同樣很順利,只是,由於悍馬EV,特絲拉的銷量並沒有像沐陽上一世那樣火爆,利潤率低很多。

按照歷史軌跡,馬絲克將在今年或明年提出“星鏈”計劃,將向近地軌道發射1.2萬顆衛星,建立完善全球的互聯網通信服務。

到了2020年,馬絲克又宣布,未來星鏈計劃將增加3萬顆衛星投放,這就使星鏈計劃的衛星投放量達到4.2萬顆!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總體上向太空近地軌道發射的衛星總量也不過1萬顆而已。主要原因還是傳統的衛星耗資巨大,發射一顆衛星動輒投資也要幾億甚至幾十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