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戴森球計劃(第2/2頁)

他們在這顆星球的大氣層之外,構築的同步軌道空間站,比地表城市和要塞的規模更加龐大百倍,結構也更加復雜和精密。

就好像,這些構築在大氣層之上的星空之城,才是他們真正的家園。

而地表城市以及要塞,只不過是他們偶爾降臨到大氣層以下,臨時使用的休息站和實驗室而已。

一座座“星空之城”,就像是一只只張開了水晶翅膀的蝴蝶。

除了正中央可供“古人”生活、工作和操縱致命武器的超巨型空間站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從空間站的兩側延展出來,鋪天蓋地,美輪美奐,恍若風帆般的裝置。

無數“風帆”或者說“蝴蝶翅膀”,在恒星輻射和星球磁場的雙重作用下,如同翩翩起舞般微微顫動著,不斷分解和折射出紅橙黃綠藍靛紫,比彩虹更加絢爛萬倍的光華。

而從每座空間站的四面八方,又伸出了一根根好似蠍尾般的機械臂。

機械臂精密纏繞,就能將兩只或者多只“蝴蝶”接駁到一起。

一百只,一千只,一萬只,無數“蝴蝶”都被接駁在一張鋪天蓋地的超巨型網絡中。

他們同時張開翅膀,在七彩光芒中翩翩起舞,就從字面意義上,遮蔽甚至封印住了,底下這顆可居住星球的天空。

如此宏大而精密的結構,讓孟超不由想起了地球時代的科學家們,曾經提出的一套,當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如何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

那就是“戴森球計劃”。

所謂“戴森球”,是一種理論上直徑能超過兩億千米,完全包裹恒星,汲取恒星能源的人造天體。

相當於以恒星為動力源的天然核聚變反應堆。

主要由無數張開超巨型“太陽帆”的人造衛星陣列組成。

在地球上,“戴森球計劃”僅僅是一些工程學家甚至科幻作家的狂想。

但眼前由千萬只翩翩起舞的超巨型水晶蝴蝶組成的矩陣,實在很像是孟超在“地球俱樂部”裏看到過的,地球人關於戴森球的理論模型。

問題是,戴森球應該被建造和安裝在恒星軌道上才對。

畢竟,只有恒星才能源源不斷輸出,近乎無限的能量。

而異界卻是一顆可居住行星。

在一顆行星的同步軌道上建造一顆戴森球,試圖將這顆行星完全包裹起來,又能吸收多少能量?

要知道,行星上的絕大部分能量,都源自恒星輻射。

光憑行星內部的地熱能,就算統統榨幹,也不可能彌補建造戴森球的成本。

等等——

孟超忽然想到,“異界”並不是一顆普通的可居住行星。

和地球不同,異界的地底除了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能源之外,還蘊藏著一種比地熱乃至恒星輻射更加強烈百倍的能源。

靈能。

“難道,我們一直都想錯了?

“原本我們一直以為,‘古人’既是這顆星球的原住民,至少是第一批來到這顆星球,開拓文明的碳基智慧生命,也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而‘母體’不過是古人的生化實驗室裏調制出來,用來改造環境和生產建設的血肉工具。

“所謂‘太古戰爭’,就是一場超大規模的生化危機,是覺醒了自我意識的母體,掙脫了古人的控制,試圖反噬它的創造者而已。

“但從太古戰爭的全貌來看,倘若母體真能從整顆星球的四面八方,都生長出憤怒的觸須和鞭毛,實在很難想象,規模如此龐大的生命體,會誕生在一間小小的實驗室裏。

“聖光神殿秘藏的古老典籍裏面,也記載著,被地球人稱為‘母體’,被聖光陣營稱為‘混沌’的存在,才是這顆星球上誕生的,最古老的,擁有意識和智慧的原住民。

“而從古人既能建造包裹整個星球的水晶矩陣——堪比戴森球般的宇宙奇觀,也能建造‘穿越引擎’,這兩點足以證明,古人擁有超卓的星際航行以及宇宙工程能力,極有可能是茫茫星海中的遊牧文明,專門尋找類似異界這樣,擁有靈能的星球,汲取其中的超級能源,化作讓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那麽,母體和古人,或者說,混沌和聖光,究竟是誰將地球人、圖蘭獸人、聖光人族還有林林種種的碳基人形智慧生命,召喚到這顆星球上,繼續他們延綿了億萬年的戰爭?

“而我們又該站在哪邊,或者說,站在哪邊,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