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秦始皇:漢初三大功臣……

秦始皇深深記下了項羽的名字,立刻派人去尋找項家人。這時,李斯稟報:"陛下,章邯到了。"

秦始皇的視線掃過章邯。他約莫二十多歲,特別年輕,劍眉星目,長得非常正氣。章邯一進來,便規規矩矩地向秦始皇行禮。秦始皇給他賜座:“愛卿能在未來力挽狂瀾,實在是讓朕欣慰。果然虎父無犬子。”

章邯其實還蒙著呢。他們章家祖上出了很多將軍,算是根正苗紅。他目前才剛進朝堂,還沒有走到少府的位置。

他正老老實實熬資歷,結果天幕居然告訴他未來是名將!整個章家都驚訝壞了,想不到弟弟兒子侄子這麽有出息。

章邯不好意思地答道:“陛下謬贊了,微臣不如那所謂的項羽,不然那巨鹿之戰也不會發生。”秦始皇: "這天下哪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愛卿不用太在意。"

章邯感動不已,連忙應是。他心中回顧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舉,表示學到了,下次有機會的話也可以試一試。

古青青: 【項羽北上去救趙國,正面秦軍主力,打贏了巨鹿之戰。二十多歲的他成為威震華夏的將星,在六國之間火爆了。

六國諸侯心想:太好了,終於有人能打章邯了!於是都認他為首領。但項羽的路線出了些問題。

之前,楚王和其他諸侯發表了一個政治宣言:誰先進關中,打進秦國的老巢,誰就能被封王。從地圖上來看,秦國老巢關中在西邊,項羽卻去了北邊迎戰秦軍主力,承擔一切火力。

劉邦心裏美滋滋,悄悄帶人從東邊往西邊跑了,目的地——關中。】

【眾所周知,劉邦是個小混混,他出生於沛縣,後來當了個派出所所長。他為人豁達大度,比較講義氣,結識了很多脾性相投的朋友。

經常帶著兄弟去嫂子家蹭飯,嫂子都給他翻白眼。

他曾經去鹹陽服役,看到過秦始皇的車駕,羨慕不已: "大丈夫當如是!"秦始皇並不知道,這兩位帝國的掘墓人都暗中偷.窺過他。項羽說的是取而代之,劉邦只是羨慕。

劉邦家世沒有項羽那麽復雜,沒那麽多心思搞反.動,所以野心也不大。

四十多歲了,還是一點出息都沒有。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大概一輩子就這麽混下去了。

直到一次,秦國要招人去服徭役,招到了沛縣。劉邦的很多父老鄉親都要去服役,目的地要麽是鹹陽,要麽是塞外。

江蘇跟陜西和塞外距離太遠了,基本上去了就很難回來。劉邦能回來是真的好運。

劉邦身為派出所所長,不得不押送父老鄉親去死,一路上,大家情緒都不好。劉邦心裏煩得很,索性不幹了,讓父老鄉親回家。

為了躲避懲罰,他落草為寇,藏於芒碭山。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他在老家招了三千人,投奔了項梁。那時候,他已經接近五十歲,在古代已經算高壽了。

他比較講義氣,在軍中混得不錯,威望挺高。大家都願意稱他一聲“沛公”。

所以楚王比較看好他,給劉邦一路軍隊,讓他去打秦軍。

劉邦從小混混,變成盜匪,又變成了軍隊首領,身份三級跳。放在今天來看,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公司了。

劉邦心想,做事得抓住主要矛盾。皇城多麽重要,只要把鹹陽打破,章邯不攻自破啊。

他於是根本不繞路,幾乎一條直線奔去了鹹陽。

項羽在北邊扛下了所有,壓根不知道不講武德的劉邦要偷家。】

酒館中,張良面色平靜,其實心急難耐。

天幕講了半天,還是沒有講到韓國的消息。他想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復國,韓國又能否重續往日的榮光。

友人問他: "子房,你說他們倆誰能進關中?"

朋友是齊國遺民,痛恨秦國,所以張良才會和他成為朋友。張良聲音波瀾不驚,聽不出任何情緒:"聽天幕的語氣,

自然是劉邦。"

朋友看了看周圍,忽然壓低聲音說道:“現在皇帝還健在,倘若皇帝駕崩,多地揭竿而起,事情真的來到這一步。這兩位你選誰?我不如你聰明,我跟著你走。"

張良: “你跟著劉邦比較好,那李清照的詩不都說了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必敗,劉邦會嬴。"

朋友沒有說話,悶聲喝了幾口酒。

在張良以為他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突然說道: “子房,為什麽不是六國贏?”

張良沉默了,他籌謀這麽多年,就是為了復興韓國。為了這個夢想,他甚至願意冒著必死的風險去刺殺秦始皇。

可這些努力似乎都白費了。這是楚漢的對角戲,他韓國沒有姓名。

在張良出神的時候,突然聽到天幕提起了他的名字。【劉邦是有點氣運在身上的,在沛縣的時候,上司蕭何覺得他很牛,願意為他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