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九位皇帝(感謝檸寧的淺水炸彈)

古青青:【那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裏結束了,下期再見。】

隨著話音落下,天音戛然而止,天幕消散,天空恢復了往常的模樣。

可人們的心情卻無法恢復如初。

大清,整個太醫院都忙活了起來,給乾隆喂藥,掐人中,擦身體……

過了很久,乾隆才悠悠轉醒。

太醫:“陛下,您急火攻心,肝火郁結,下次可千萬不要動怒了。”

乾隆呵斥道:“朕動了什麽怒!朕有什麽可動怒的!”

太醫連忙搖頭說沒有,心想,陛下的嘴可真硬啊。

乾隆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躺了很久,直到身體好轉,他才慢悠悠地起床。

上朝的時候,那些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匯報工作,好像跟平時沒什麽區別。可他們低頭的幅度比之前要大得多,好像生怕乾隆看清表情。

乾隆冷著臉上完朝,便甩袖離開,下意識跟之前一樣來到三希堂。

他平時下朝之後往往來到這裏品鑒名家字畫,並且揮毫寫詩。

然而這一次,他拿著浪毫筆,卻久久沒能落下筆尖。在書房待了一上午,都沒能憋出一首詩。

宦官為了哄陛下,連忙睜著眼睛說瞎話:“陛下,可幹萬不要把那女人說的話當真,升鬥小民讀的書都沒有陛下多,怎麽能理解陛下的詩呢?"

乾隆冷哼一聲,把筆重重丟在桌子上,墨水在潔白如雪的宣紙上落下殘痕。

“你說得對,朕不會作詩給他們看了,他們不配看!”

從此,乾隆除了給家人寫詩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動過筆了,每年推出的詩集也少了不少。

大臣們皆是松了一口氣,太好了,他們確實不配看!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深深記下了乾隆的名字,不僅對他的四萬首詩印象深刻,還對他異族人的身份印象深刻。

天幕結束之後,他一直在思考大清的事情。

這天,他詢問兒孫們:"這清朝皇帝到底是哪個部落的後裔?你們有頭緒了嗎?"

皇太孫朱允炫搖搖頭,老老實實地說:“尚未查到,北邊的部落很多,還需要時間摸索。”

朱元璋:“老四,你呢,你在北邊待過,消息應該挺多的吧?”

一般來說,藩王無故不得進京,每三年才能面聖一次。最近,正逢藩王進京的日子。

朱元璋也挺想念這些兒子,便辦了場宴會,把他們都喊來。恰好今天也是天幕播放的時間,席間非常熱鬧。

青年朱棣意氣風發:"父皇,昔日唐太宗禦駕親征,橫掃夷狄,周圍的部落無不臣服。我大明豈能落後?哪需要花時間去找啊?直接把他們全處理掉不就行了!”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朱棣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非常像他。

朱元璋:“說得好!老朱家的子孫就該有這種魄力!老四,那這事就交給你了。”

朱棣很想建功立業,聞言忙不叠點頭:"兒臣願意。"

朱元璋心裏美美的,皇太孫朱允炊仁德寬厚、聲望很高,是個守成之君。兒子朱棣等這些藩王勇猛能幹,以後牢牢拱衛著京師,大明江山穩若泰山啊。

他老朱怎麽就這麽會生孩子呢?

今天,天幕即將播放。朱元璋心裏有些期待。盤點完清朝之後應該要盤點到明朝了吧。他年少時沒有書讀,但一刻也沒忘了讀書的重要性,一旦有機會就發奮苦讀。

文人推崇吟詩作賦,他也學了點,自認做得還可以,反正不會比乾隆差。

能不能盤點一下他?

如果他不能上榜,他的子孫上榜也可以,反正肉都爛在朱家的鍋裏,沒什麽區別。

他想通過天幕得知更多大明的未來。比如,朱允紋做得怎麽樣?他老朱家的子孫生活過得好不好、能不能吃上飯?大明傳了多少年才被外族人終結?

在無數人的期待中,天幕準時播放。

【Hello大家好,之前說了,這個榜單中的帝王詩人寫詩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皇帝寫的未必有多好,只是因為值得盤點,所以上榜了。

排行第九的皇帝就是這種人。

讓我們掌聲有請第九名,大明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

朱元璋臉上瞬間綻放純粹又真摯的笑容:“終於盤點到大明了,咱都等急死了!都有十一位皇帝了?看來大明國祚不短啊。允炫,你的後代可以啊。”

至於天幕說這位皇帝作詩的

水平可能不咋地,他覺得無所謂。皇上能研究吟詩作賦,但不能太過沉迷。

如果大明的皇帝是一位詩壇宗師,那朱元璋就要擔心了——隋煬帝、南唐後主和宋徽宗投胎到他們這裏來了?

有個藩王奉承道:“父皇,侄子飽覽群書,騎射水平也不差,總之文武雙全,子孫後代當然不差。”

他話音落下,一個又一個的藩王恭賀朱允炫,把他誇得天上有地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