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劉徹中原文化比蠻夷強

【李清照先是給趙挺之寫了首詩,其中有一句:“何況人間父子情”,企圖打動公公趙挺之。】

【結果趙挺之冷眼旁觀,並不伸出援手,以前親親熱熱的姻親關系,消散不見。】

【朝中無人幫忙,李格非最終被罷官,丟了飯碗,被趕回老家。趙挺之則被蔡京看中,任右丞相。】

【李清照又給公公寫了一首諷刺的詩:“……炙手可熱心可寒。”公公你如今炙手可熱,可你不覺得燙手嗎?我覺得心寒得很。】

【可能會有人奇怪,趙挺之不喜歡兒子趙明誠嗎?為什麽不幫幫親家呢?】【這方面是沒有明確的記載的,不過陳師道曾經給黃庭堅寫了一封信:“夫有幼子明誠,頗好文。每遇蘇、黃文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於父。”】

【也就是說趙明誠很青睞蘇軾和黃庭堅這些舊黨的文章,並且特別喜歡搞收藏,因此不被父親喜歡。】

【如果信的內容是真的,那麽趙挺之都不喜歡這個兒子了,就更不大可能蹼渾水去幫親家了。】

小樓中,李師師感慨萬分: "這李清照敢於公公抗爭,真是位奇女子。怪不得被稱為幹古第一才女,這份勇氣太難得了。"

她沒注意到旁邊的宋徽宗面色黑如鍋底。

宋徽宗滿腦子都是天幕那一句: “宋徽宗剛剛親政的時候,還是表現了一些明君之相。”

什麽意思啊?他不是明君難道是昏君?胡說八道!

他氣得要死,不顧李師師的挽留,拂袖而去。

自從天幕開始播放大宋的事情,蔡京等人就收到信息,趕忙來覲見宋徽宗。宋徽宗剛回到皇宮,就看見蔡京等一眾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見狀有點尷尬,低下頭去,沒有一個人不長腦子,去問宋徽宗為什麽帶著宦官從外面回來。

還能因為什麽?大家懂得都懂。

宋徽宗撞到文武百官,有些尷尬,到底是當了很多年皇帝,威儀很重,很快收拾好情緒,冷著臉說道:“難道朕不是明君嗎?”

趙挺之立刻拱手說道:"陛下勞民傷財,此非明君之相。如今天幕有指教,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至少把那花石綱先停了。”

宋徽宗臉色黑如鍋底,氣得手抖,心裏暗戳戳又給趙挺之記了一筆。哼,搶了他的幹

古第一才女,又敢不讓他發展藝術事業!

蔡京的兒子蔡攸笑著說道: “非也非也。所謂人主,當以四海為家,太平為娛。歲月能幾何,豈徒自勞苦。”*

當皇帝,不就是應該以四海為家,享受太平日子嗎?宋徽宗聞言,心情好了不少:"愛卿說得有理。"

蔡京又捋著胡子說道:“陛下,您瞧瞧,如今天下豐亨豫大,此乃盛世之象,陛下不是明君,誰是明君呢?後世之人目光短淺,哪能真正理解聖上?”

宋徽宗頗為受用,面上八分不動,心中驕傲不已。是啊,他讓天下豐亨豫大,不是明君,誰是呢?

“對了,這天幕剛剛說爭鬥激烈,真的有這回事?那李格非如今在哪裏呢?”趙挺之如實稟報:"李格非如今已經回到原籍。"

宋徽宗意有所指地看了他一眼: "那李清照求你幫李格非,你卻沒幫,這是為何?”

趙挺之心想,對於八面玲瓏的他來說,面對那種強大的風波,當然得明哲保身。

他立刻跪了下來:"陛下,臣身為朝廷重臣,自然不可因為私事而徇私枉法。如果人人都這樣,那麽天下不就大亂了嗎?”

宋徽宗挑不出他的錯來,心裏有點不滿,只能說道:“你家出了一個幹古奇女,你想必高興吧。”

趙挺之心情很復雜:"誰能想到兒媳婦能有這般造化呢,這也是托了陛下的福。”

宋徽宗: "帝姬也到啟蒙的年紀了,過幾天,你讓你兒媳婦入宮,教她吟詩作賦。”

趙挺之心中咯噔,聯想到宋徽宗的種種傳聞,沒來由地覺得有點不妙: "陛下,她才學哪裏能夠教授公主呢?”

這是天大的恩典,卻怎麽聽怎麽不對。

“幹古第一才女還不夠嗎?不用說了,就這麽決定了!”宋徽宗笑著說道:“愛卿這副表情做什麽?難道我會害了你兒媳婦不成?”

趙挺之背地裏咬牙切齒:“臣不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今天到誰家?】【趙挺之算是個忠臣,成功上位當宰相之後,跟蔡京鬧得不太愉快。】【蔡京喜歡變更錢法,從中斂財,結果導致私自鑄錢的情況越來越多,社會動蕩不安,趙挺之就很不滿,經常說起

蔡京的罪惡。】【可是蔡京起起落落,最終還是被宋徽宗所重用。】

【趙挺之可能覺得這個朝廷沒救了吧,再加上又被政敵陷害,所以幹脆罷官回山東老家。之後宋徽宗也曾起復他,可趙挺之托病不出,依舊待在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