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壓歲錢(第3/6頁)

林白青邊走邊說:“小姨,錢隨時都可以給的,大清早的,你工作很忙的,幹嘛專門跑一趟。”又說:“咱們是親人,平常心就好,您和外婆總這樣,我雖然高興,但心裏並不舒服。你們要總是這樣,我就不好意思認你們了。”

沈慶霞笑著說:“我不是刻意來的,是你外婆最近看中了供銷社的老樓,正好離你近,她想整體買下來做改造,我跟供銷社的領導約好了,八點半見面談事情,就順道過來了。”

林白青嗓門一提:“真的?”

“這還能有假的,你要不忙的話,跟我一起去趟供銷社?”沈慶霞說。

林白青心說外婆不愧解放前的大廠老總,她可太有眼光了。

靈丹堂在老城中心,地價將來會日益飛漲的,現在買樓是最佳時機。

等到十年後,那棟樓能漲價十倍不止的。

頭一天開業,林白青有了種可恥的惰性,甚至覺得自己不用再努力了。

“哎喲!”身後傳來一聲哀叫。

林白青回頭一看,就見喬麥穗蹲在不遠處,正在揉腳。

看來她忙著偷聽沒注意腳下,大清早的崴了腳了。

林白青把包給了沈慶霞,去檢查喬麥穗的腳,然後示意她坐在一處台階上,要幫她正骨。

“白青,你外婆到底啥人呀,能給你一沓沓的壓歲錢,還能買得起樓,不可能吧,吹牛的吧?”喬麥穗說。

揉了揉她的腳,哢嚓一聲替她正了骨,林白青一本正經說:“我也告訴你一個內幕消息吧,我外婆就一普通老太太,是在港城炒股賺了錢才能買樓的,我要是你呀,我現在就出發去港城找衛國,去炒股賺大錢。”

喬麥穗本來是想套路林白青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卻被林白青給套路了。

“上港城,找衛國?”她喃喃的問。

等她一走,這南支巷就徹底清靜了。

而且顧衛國既然在港城混的不錯,贍養老媽是應該的。

正好了骨再揉一揉,林白青拍了拍喬麥穗的肩膀:“去吧,上港城找衛國去!”

煩人的前婆婆,就這樣,也被林白青輕輕松松的給哄走了。

……

雖然有了個富婆外婆,壓歲錢都能收三萬,但工作該努力還是得努力的。

關於東海制藥中成藥的生產線,林白青只提交了一份档案,但過了兩周,田中沛親自帶人上門,指揮制藥廠的工作人員取樣,要做成份檢測。

這就意味著,最終,中成藥的生產線歸靈丹堂了。

雖然在廣省中醫屆,大家公認靈丹堂的藥品質量更好,但林白青爭到中成藥的生產線,憑的不是真本事,而是運氣,天降的狗屎運。

畢竟東海制區的創始人就是她外婆嘛。

雖然市裏早就敲定了保濟堂,但是,當柳連枝以撤股相威脅時,哪怕市裏的領導,也要向她低頭的。

保濟堂辛辛苦苦做了那麽久的關系,錢肯定花了不少,結果卻稀裏糊塗的就被靈丹堂給截胡了。

據穆成揚說,陸東家陸炳坤聽聞這個消息後,當場心臟病發,住院搶救了。

當然,這件事對他的打擊肯定特別大。

保濟堂還好,大夫有開高價藥的習慣,一個門診病人大概能收到10元。

但像靈丹堂,林白青向來把平均的治療單價控制在3塊錢一個人。

她一天看40個病人,才有120塊的營收。

這120並非純利潤,還要刨開藥材成本,大概能剩30元的利潤,但它還不是純利,因為總有人看病掏不起錢,要賒賬,靈丹堂的老傳統,賒賬不能討,超過半年就要全部核銷,而那一部分的損失,也要算在經營成本裏。

這也正是這麽多年,中醫不賺錢,或者賺錢難的原因。

但當有了可以公開銷售的中成藥品牌就不一樣了。

僅僅一條生產線,一個月五到六位數的利潤是白賺的。

而且國家馬上要開放民營醫院的資質審批,一個省一開始就放一個名額,考核也極為嚴格。

要在原來,從硬件到軟件,再到關系,靈丹堂都爭不過保濟堂。

陸東家在首都有關系,直接從首都就把名額內定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當靈丹堂擁有成熟的中成藥生產線,即使首都有大領導想插手,想內定保濟堂,他也得考慮考慮,掂量掂量,找個合適的理由。

總之就是,醫改在即,本來保濟堂穩穩的占著第一,可現在靈丹堂冒了尖兒,隱隱有超它之勢了。

穆成揚當然覺得這是好事,從此靈丹堂要一馬當先,飛速發展了。

劉大夫和請來的兩位老專家卻不這麽認為。

劉大夫的丈夫在郵政儲蓄是個小領導,比較了解社會情況,她說:“白青,其實咱做個小藥堂,賣點藥賺點小錢就得了,沒必要搞的太大,樹大還招風呢。”

來坐診的張大夫也說:“保濟堂可是黑白兩道都有人的,人家也一直是廣省第一,有什麽好政策按理就該人家占,咱們占了,保濟堂明著不說啥,要暗地裏給咱使絆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