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顧培(第2/3頁)

中醫不可能徒手測血壓。

但林白青不是普通中醫,用師父顧明的話說,她是天賦無出其右的中醫,雖然說的謙虛,但基於經驗,她估的數值不會錯的。

轉眼,導診護士回來了,豎起了大拇指說:“同學你真夠可以的,高壓220低壓140,醫生說要不是你的安宮牛黃丸和紮針放血,那老太太當時就得走。”

本來老奶奶剛才就該沒命的,但現在,給她救活回來了。

頓時,人群中響起一陣驚呼:“呵,這丫頭可厲害了。”

“還真給你說中了?”穿白大褂的是本院肝膽科的醫生譚國星,他的語氣裏既有驚訝,也有不信:“你只憑面診精確測量了血壓?蒙的吧。”

不過群眾是站在林白青這邊,有人說:“但這姑娘說剛才那阿姨是左邊的腦殼梗了,這個該蒙不了吧。”

又問護士:“你送了人的,有沒有問醫生,那阿姨是不是左腦殼梗了?”

導診護士說:“人才剛送進去,只測了血壓,搶救完才要照CT,CT你們知道嗎,東海市只有咱們軍醫院有一台,那個照完才能知道是哪兒梗了。”

圍觀群眾有點失望,但旋即有人說:“這小姑娘摸一把就知道哪兒梗了,擱你們還得照機器,那得花很多錢呢,看來你們西醫不如咱的中醫呀。”

這一踩一捧太明顯,譚星國醫生不高興了,說:“同志,血壓可以用蒙的,但腦梗部位必須CT照了才知道,中醫肉眼是測不到的。”

林白青也說:“是的,我只是基於經驗的測猜,具體病人是哪個部位腦梗,還要以機器測量為準。”

她是基於三十年的經驗和天賦來判斷的,不能誤導群眾。

而因為她回答的足夠謙虛,譚星國醫生對她更有好感了,說:“你這小姑娘真不錯,假以時日,肯定會是個好中醫。”

圍觀到這兒,群眾就該散了,有人感慨說:“看她年齡不大,估計剛上學。”

還有人說:“現在就很厲害了,等畢業了那還了得。”

“就不知道她會到哪個醫院上班,以後好掛她的號。”還有人說。

而被人們當成個剛入學的學生,除了林白青面嫩,主要一點其實是因為土氣。

昨天晚上她盤了一下自己的家產,總共88.86元,倒是個吉利的數字,但也太少了點,她舍不得亂花,而她今天穿的,還是學生時期的舊衣服。

學生時代的眼光,自然一股學生味兒,而姜要老的辣,醫也要老的香嘛。

……

如今的顧培還不認識林白青,但她是認識他的,也看到他上午一直在門診。

賺錢要巧機,她想賺筆大錢,但機會還沒到,就想讓顧培先認識自己,並願意出席百日祭,做她的後盾,支持她。

醫院嘛,狀況頻發的地方,上輩子林白青就是在這兒救了個人才引起顧培注意的,這輩子她也想如法炮制,都計劃在這兒多泡些日子了。

誰知也是夠巧的,才一上午她碰到個腦梗病人。

但她忙碌了半天,再轉身時卻不見顧培了。

難道說剛才那麽多人都在圍觀她施針,他竟沒注意到,走人了?

目光四下搜尋,但終是沒有找到人,看來人家是真走了。

林白青倒也不氣餒,離百日祭還有幾天呢,大不了改天再來。

她正準備要走,就聽有人在大喊:“徒手測血壓的人呢,人呢?”

幾個護士擡頭一看,手指林白青:“李院長,她還在,在哪兒了。”

徒手測血壓,肉眼觀腦梗,於林白青這種老中醫來說只是她三十年豐富經驗的積累,而在如今的醫院,這種事是很不可思議的,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部隊正準備廢除中醫科,院領導既覺得可惜吧,又無能為力,其中有位李副院長很推崇中醫的,可惜這幾年軍醫院的中醫科在診療過程中沒有啥特大貢獻,他就非常著急。

聽說有個中醫在門診施針救人,還能徒手測血壓,他一路飛奔而來。

堵住了林白青,上下打量:“你還是個學生吧,怎麽判斷病人腦梗的?”

林白青不得不再說一遍:“我只是根據病人的狀況估了個大概,具體還得以儀器測量為準。”

李副院長追問“你是咱醫院的實習生吧,是不是在中醫科的人?”

林白青撒了個善意的小謊言:“我妹在軍醫院當護士,我來找她的。”

李副院長愈發來興致了:“你妹叫什麽名字,在哪個科室工作?”又說:“還有你,你叫什麽名字,在哪個學校讀書,大專還是本科,什麽時候畢業?”

為中醫,天賦和經驗同樣重要。

林白青重生了,她上輩子診療的經驗還在,救了一個病人,她也很開心。

而院領導問學歷,不就是想給她份工作嘛,她心說要不開診所,來這兒當個軍醫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