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燕子空磯(1)(第3/4頁)

阿南想著太子殿下那肥胖多病的身軀,心道果然是生死之戰,南北這一路顛簸跋涉可不是鬧著玩的。

轉念再一想,靖難之變中,邯王立下了汗馬功勞,聽說聖上也以“兄長多疾”來勉勵他,可見太子當時奮勇上前線,也是多方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生在皇家,可能就是這樣的吧。

為了萬人臣服生殺予奪的權力,為了貪戀那份無上尊榮,叔叔可以殺害侄子、弟弟可以取代兄長、父子可以猜忌,手足可以離心……

阿南心裏不由想,算起來,阿琰和竺星河,也是堂兄弟,他們身上流的,都是太.祖與高皇後的血。

可因為皇權的爭奪,他們終究成了生死仇敵。

若生在普通人家,會不會他們二人都是皎皎玉樹,相映門庭呢?

處理完手頭事務,朱聿恒抽空去報恩寺查看琉璃燈燒制進展。

楚元知熬了一夜,眼眶通紅,但因為要守著火苗,他和穩作匠頭一起喝著釅茶,強撐眼皮盯著窯內,不敢松懈半刻。

終於在日頭偏西之際,琉璃燈燒制完畢,擺在架子上冷卻。通紅的燈盞一只只逐漸轉為盈透冷色,淺碧幽藍暈黃煙紫,呈現出琉璃最華美的顏色。

為了保證質量,三十六支琉璃燈各式都燒了五只,保證能挑撿品相完美的湊齊完整一套。

估算著今晚能燒制完畢,朱聿恒叮囑了可靠之人,讓他們將燒好的琉璃燈以棉紙稻草細密捆紮送往行宮,自己則先去接阿南。

從海上生還後,他來不及休息便萬事忙碌,此時終於有些精力不濟,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被倦怠淹沒,靠在車壁上合了一會兒眼。

到了阿南所住的宅子,天色已近黃昏,而她還未回來。

晚風吹過庭中枇杷樹,樹葉擦擦輕響。朱聿恒在廳中站了一會兒,看到阿南擱在桌上的一冊話本,便拿起來隨手翻了翻。

她愛看神神叨叨的內容,翻折的那一頁正講西王母。

黃竹歌聲動地而來,周穆王辭別了昆侖,再也未能回到她的身邊。

因為即使他能驅馳八駿跨越九州萬裏,即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他終究只是一介凡人。

西王母還在瑤池等待,周穆王卻早已被九泉消融了骨血,自此天人永隔。

堂前的日光逐漸晦暗,晚風漸起,吹得芭蕉葉沙沙作響。

他擡頭看著日光轉移,看眼前這平凡而珍貴的一日又將逝去,永不回頭。

混亂的心緒尚未理清,門口已傳來馬蹄聲與笑聲。

隨之而來的,是阿南一貫輕捷的腳步聲,她躍下馬,快步進了門。

越過窗欞鏤雕,他看見阿南笑靨如花,身後幾個神機營的年輕人緊隨其後,手中替她提著大條小條的魚。

一群人進內便翻找水桶水盆,又爭先恐後從渠中打水,一派熱鬧喧嘩。

韋杭之見外面如此吵鬧,想要出去制止,朱聿恒微擡右手示意他退下,只在內堂靜靜看著他們。

她穿著雪青挖銀雲的鮮亮衣裳,濃密的青絲以金環緊緊束住,三只青鸞在她鬢間輕顫,襯得她眉飛色舞,艷光照人。

她手腳利索地挽起窄袖,帶著宅中婆子料理魚兒。

婆子驚問:“哪來這麽多這麽大的魚啊?老婆子在江邊住了這麽多年,可還真沒見過二尺長的胭脂魚!”

一群人都笑起來,廖素亭摸著肚子笑道:“實不相瞞,最大的那條已經被我們放生了,次大的幾條也被我們燒了落肚,你們無緣得見了。”

阿南春風滿面,扯了稻草過來將魚弓著拴好,一一分配給眾人:“魚還是要趁新鮮最好,我這邊也吃不完,大家分了吧。”

廖素亭毫不客氣提起幾條鰣魚道:“鰣魚這季節不多見,我弟妹愛吃,就不客氣了。”

“嘖嘖,真是感動應天好兄長!”旁邊幾個年輕人奚落道,他卻毫不介意,一群人嬉笑打鬧,院中群魚撲騰水花四濺,就跟魚市一樣熱鬧。

阿南正收拾著,一擡頭看見了站在花廳門邊的韋杭之,他那臉上,烏雲欲來。

再一瞥廳內,窗紗朦朧,映出後面桌前那條永遠沉肩挺背的端嚴身影,讓她心中大叫不妙。

她加快動作,把魚塞給眾人讓他們趕緊帶回去。等到人群散了,她拿香胰子洗了手,便丟下一地狼藉,笑吟吟地鉆進了花廳。

只見朱聿恒坐在桌前擡眼望向她,天色已暗,室內尚未亮燈,幽暗吞噬了他那張俊美無儔的臉,顯出一絲晦黯。

阿南擡手晃亮火折子,點了一盞燈,移到桌上。

而朱聿恒掩了桌上書,擡眼看她。火苗在他的眼中跳動,明明是亮光,卻顯得幽深:“釣魚去了?”

“嗯,還奪魁了呢。”她歪著身子在椅中坐下,打量他的神情,問,“琉璃燈弄好了?怎麽來這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