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頁)

別覺得名聲不重要,名聲要是不重要,哪來那麽多人慕名來買他們藍田玉?

既然都來買玉了,那可以再來嘗嘗咱藍田縣的特色美食、帶點咱藍田縣的土特產回去給自家親友,這可都是縣志上介紹過的喲!

所以說如果能編纂一本足夠權威的縣志,對當地來說絕對是一樁了不得的大事。

沒見到世家都愛修族譜嗎?

記個名字、記幾句功績,能有什麽用處?偏偏許多人都抱著這個當寶,達官貴人以及天下讀書人也都以與世家通婚為榮。

這東西就是這麽讓人稀罕!

崔縣令就是吃著這個好處長大的,所以三娘一說修縣志,他瞬間想通了背後種種關節。只要上頭批了,他們一準能以《縣志》為餌把整個藍田縣盤活。

到那時候他們的政績就不止是修《藍田縣志》這麽一樁了。

崔縣令還年輕,這麽年輕就當了六品官,他豈能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

所以對於提出這個計劃的三娘,崔縣令那叫一個和善,簡直想把她當自家親閨女來對待。

三娘倒沒太察覺崔縣令的態度轉變。

順利說服了崔縣令同意修《縣志》,她便心情頗好地領著鄭瑩去喊上蕭戡,繼續呼朋喚友進行自己的環藍田縣走訪去。

一路上,三娘把崔縣令同意修縣志的事給鄭瑩講了,讓鄭瑩回去構思構思,為她那位老師寫生平行狀。

作為上任縣令的妻子,她老師的姓名與事跡也是有機會列入縣志的。就算其他人有異議,三娘也會盡量幫忙爭取爭取,畢竟那位縣令娘子平時沒少行善舉。

鄭瑩本來看三娘寫縣志綱要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會兒聽三娘這麽一說,她整個人都呆愣在原地。

等三娘察覺她掉隊後轉頭一看,就瞧見鄭瑩坐在馬上啪嗒啪嗒地掉眼淚。

鄭瑩從小就不愛哭,許是因為她阿娘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的性情反而比較要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若是她在阿娘面前掉眼淚,阿娘也會跟她一起哭。

那有什麽用處呢?

所以她才不會哭。

偏偏剛才聽三娘說讓她為老師寫行狀,爭取讓她老師的名字寫入縣志,她的淚水一下子就忍不住了。

逝者已矣,生者本不該沉湎於失去至親至愛之人的悲傷中。可要是連她都把老師忘記了,世上又有幾個人還記得她呢?

世人也許沒幾個逃得過身死名消的結局,但她的老師是那麽好的一個人啊!

即使自己經歷了兩次喪子之痛,依然能善待所有人,待她這個學生視如己出、悉心教導,遇到災年更是時常拿出體己錢捐糧施粥。

三娘耐心地等鄭瑩收了淚,才對鄭瑩說道:“縣中像你老師這樣的好女娘可能不少,只是無人去打聽便漸漸沒人提及了。這一方面崔明府他們可能不會太看重,所以我們自己得上心些。”

鄭瑩聽後只覺一顆心在胸口怦怦直跳。

是的,別人肯定是不會在在意也不會看重的,所以她們才要在意,所以她們才要看重。

瞧見鄭瑩整個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三娘便沒再多說什麽,一夾馬腹追上還在前方等著她的蕭戡。

蕭戡是最大大咧咧的,見三娘再次與自己並騎,便問她:“你們在後頭嘀咕些什麽?”

三娘道:“嘀咕你不感興趣的事。”

蕭戡聽她這麽說,還真就不問了,指了個山頭說要和她比誰先到。

三娘欣然應戰。

一行人笑笑鬧鬧地前往目的地。

其實也沒什麽目的地,三娘單純就是想把整個藍田縣都走一遭。這對她沒什麽難度,她可是從小跟著賀知章他們到處遛彎,立志要靠自己兩條小短腿走遍整個長安城的。

如今她都能騎著馬到處走了,踏遍整個藍田縣又有何難!

三娘接下來繞著藍田縣走走停停,連王維在輞川那邊的別莊都去轉悠過了。等她再次踏著夕陽回城,就聽人來報說家裏來客人了,說是姓李的。

三娘微訝,回府一看,卻見李俅正命人扛著兩筐肥美的秋蟹往她府裏搬。

三娘奇道:“你怎麽來了?”

李俅道:“洞庭湖的蟹肥了,送了不少過來,這不是想起你喜歡吃這個,給你送點過來,順便來看看你這新官上任幹得怎麽樣了。”

李俅今年也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比小時候瘦削了不少,只剩下一點點嬰兒肥,瞧著很有點翩翩少年郎的模樣了。

從洞庭湖到長安隔了那麽遠,與巴蜀荔枝運過來的路途也差不離了,也就李俅他們這些皇室能夠這麽大費周章把那邊的蟹弄來。

三娘說道:“這會兒回去怕是城門已經關了,你在這邊住一宿吧。”

李俅點著頭道:“我去蕭戡那邊蹭住一晚,明兒跟你們玩一天再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