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雙劍合璧?

這天朝會結束,朱四召開了一次內部廷議,出席的人不多。

內閣只有蔣冕和費宏獲準入內,加上吏部尚書喬宇,禮部尚書席書,外加一個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唐寅,如果還要算,那就是皇帝身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就這幾個人完成了一次閉門會議。

會議結束後,蔣冕沒有再往內閣值房去,而是匆忙去了翰林院,找到時為翰林學士的石珤和豐熙。

首輔大學士進翰林院,還是在宮廷內部會議結束後,很多人覺得事有蹊蹺,但蔣冕到翰林院後也是跟石珤、豐熙二人進行內部商議,就算是三位侍講學士,李廷相、劉龍和楊慎,也未被獲準進內,他們都不知到底出了什麽事。

等蔣冕走時,身後帶著石珤,李廷相這才獲準進入豐熙的公事房。

“豐老,不知發生何事?”

李廷相等於是替整個翰林院問出此問題。

豐熙道:“此事尚且還不能對外言明,等明日朝議後,自會與人知曉。”

李廷相心裏也很別扭,我們同殿為臣,既然蔣冕都來找你們了,為什麽連我這個侍講學士都沒資格知曉?

這是看不起人嗎?

楊慎當天並不在翰林院內,他是在中午得到余承勛的通稟後,才知道此事。

“事情不簡單。”

余承勛搖頭道,“現在翰林院內都在傳,可能跟先前陛下說要增加議禮翰林學士之事有關,看樣子事情應該已經定下來了,但還不能對外公布。”

楊慎皺眉:“知曉的人不少,就沒一個把消息傳出來嗎?”

余承勛道:“吏部和禮部那邊,也未有消息。現在知情者,都暫時恪守秘密。”

“唉!”

楊慎重重地嘆了口氣。

余承勛好像知道楊慎為何如此郁悶,他道:“是否想早些找到敬道,讓他去唐寅處問清楚?現在這些大臣中,最可能守不住秘密的應該就是唐寅了。”

楊慎道:“那他現在在何處?”

“不知。”

余承勛回答得也很直接。

楊慎搖搖頭道:“我懷疑,此番絕對不是只增加一個翰林學士那麽簡單,蔣閣老和喬尚書在朝的時間都屈指可數,若是他二人也一並給裁撤,那朝中的秩序恐怕要大變了,也可能是議禮之事還要進一步推進。”

余承勛道:“那現在該如何?去找誰?還是用修你親自去拜訪一下唐伯虎?”

“不必了。”

楊慎好像胸有成竹,“最近多跟翰苑、六科中人往來,把六部主事級別的全都發動一下,若陛下想在年前推進議禮,那就只能走最後一步了。”

余承勛聽到這裏,大感欣慰:“用修,難得你這麽堅持,你可知現在民間有一些對你不利的傳言,說你晉升侍講學士,是暗中跟陛下達成協議,陛下保你上位,讓你放棄對大禮議的爭執,但現在看來,那些人都是胡說八道,你性子如此耿直,怎會為了榮華富貴而壞了原則?”

聽了余承勛的話,楊慎自己反而不太好意思。

我的確是跟皇帝做了交易,只是交易的方式比較秘密,但好像皇帝那邊也是的,為什麽沒有進一步讓我放棄對大禮議的爭執呢?

不對。

萬一皇帝那邊還留有後手,等我去爭大禮議的時候,皇帝把我們秘密交易的事公之於眾,那我不名譽掃地?

也不對。

我一直如此堅持,別人怎會輕易相信?那時都會覺得皇帝是在離間我跟士子間的關系。

我去想這些作何?還是先想想怎麽應付大禮議吧。

……

……

一直到第二天朝議前,有關昨日內部廷議的內容,外間都是一無所知。

參與到這次內部議事的人,除了有蔣冕去翰林院告知兩位翰林學士的情況,別人對此都不知情,倒是第二天朝議開始前,等候入見的人中,出現了幾個不太尋常的人物,讓人多有揣測。

列席朝會的是唐寅、張璁,還有剛到京師不久的霍韜,以及昨日剛抵達京城的桂萼。

此時這幾人,基本站在一處,別人一看這幾人都是參與大禮議之人,被朝中主流所嫌棄,便沒人上去跟他們打招呼。

黃瓚作為內閣大學士,雖然也是議禮派一員,並不在這幾人身邊。

另外一邊,翰林院的主要官員也都來了,平時翰林院內中高層並不會每天都參與朝議,他們地位相對高,但實權較低,對於朝事的參與度不高,反觀六科中人,即便很多人入朝時間不長,官職也不高,但作為禦史言官,他們卻幾乎兩三天一個輪換,每人每月上朝時間至少有十天。

朝會正式開始。

上來皇帝便拿出一份請辭的奏疏,對在場之人公布:“蔣閣老為朝廷嘔心瀝血做事,居功至偉,如今他再一次請辭,朕昨日已跟幾位卿家商議過,決定同意他回鄉。賜車馬、奴仆,並賜白銀二百兩,供他旅途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