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恕難從命(第2/2頁)

“敬道,你不在翰苑就開始瞻前顧後了?”

楊慎對朱浩的態度很不滿。

朱浩搖頭:“我瞻前顧後不是一貫以之的嗎?再說了,之前我無所顧慮,但現在……家母人在京城,身體不適,我不想讓她老人家為我的仕途擔憂,所以就……”

楊慎氣急敗壞。

差點要破口大罵,你老娘有病,難道你也有病?

這時候居然擡出你老娘來當擋箭牌?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不過用修兄,我免費贈給你一個聽來的小道消息。”

朱浩不管楊慎想不想聽,湊過去小聲道,“我聽說,陛下有意要征一人入閣,卻並非兩位翰林學士中的一員,更有可能是鎮江那位與你同姓之人,而陛下更有可能,會將如今在南京大理寺中供職那位,召回京師,進翰苑為翰林學士。”

“你說什麽?”

楊慎皺眉。

這都哪兒跟哪兒?

朱浩道:“你不信就算了。我是聽唐先生說的,他對此也很不滿,認為此舉定會遭致朝中群臣反對,但陛下一意孤行,他也沒辦法。我不知唐先生為什麽要在我面前提這個,我現在告訴你,是希望你有所防備。”

朱浩給出的消息是楊一清要入閣,而張璁當翰林學士。

這個情報對楊慎來說,不是有多爆炸性,而是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

楊一清回朝或可以操作,但他會甘心在內閣中當個五把手?

至於張璁進翰林院當翰林學士……

這是要把大明的升官規則全都打破?

一個張璁,不過是提出大禮議而已,有什麽資格獲得人人羨慕的職位?他當了翰林學士,那是否下一步就要入閣了?

皇帝真是任人唯親。

“用修兄,你別怪我,我這人就這樣,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朱浩道,“最近我就做點閑散的事情,照顧一下家母,順帶賺點銀子花花,挺好的。我想年底前,請吏部給我委派個新差事,早點兒離開京師。”

楊慎道:“你婦翁不會同意的。”

朱浩笑道:“你看,我是這麽想的,孫部堂或在年底前就會退下來,那時他將無法再左右我當什麽官吧?”

楊慎皺眉:“這你又是從何而知?”

“嘿嘿,別管我從何得知,這事估計八九不離十吧,朝中什麽模樣,用修兄該比我清楚,現在六部中變動很多,我這個旁觀者,自然也會做一些分析。”

朱浩的意思,自己不是從誰口中得知消息,而是自己綜合時局判斷出來的。

楊慎板起臉:“也就是說,陛下修鐵路之事,你不想幫忙調查?”

“恕難從命。”

朱浩禮貌回絕。

“嗯。”

楊慎沒再勉強。

現在朱浩都不算是他派系的人,好像也沒什麽能逼朱浩聽他的,所謂幫朱浩回翰林院,他也只是拿出來當幌子,落實起來不容易。

連孫交都不能完成的事,他憑什麽打包票?

……

……

有關朱浩所給的消息,楊慎認真思考過。

很有可能啊!

除了張璁那一條有點扯淡,有關楊一清入朝,還有孫交退休時間,都比較符合目前皇帝的意向。

與此同時,有關入閣人選問題在朝官中傳得沸沸揚揚。

朱四已不想等蔣冕和毛紀致仕,雖然這二人最近緊隨楊廷和的腳步,多次跟皇帝請辭,都被皇帝回絕。

這天朝議結束,朱四召見了翰林院的兩位翰林學士,石珤和豐熙。

沒有叫內閣中任何一人,也沒叫六部九卿,只召見兩名翰林學士,外間看來,只能是商議二人誰要入閣的問題。

本來這件事不用商議,因為石珤比豐熙的資歷更為深厚,先前劉春入閣時,石珤呼聲就很高。

但有一點,石珤跟楊廷和過從甚密,並不為皇帝所喜,若皇帝真要選人入閣的話,可能會選擇態度相對溫和一些的豐熙。

在這時代,雖然思想上沒有左右之分,但跟皇帝的關系,包括對大禮議等重大問題的態度,也會分激進、溫和、保守等派系,豐熙在這一點上更有優勢。

二人被皇帝召見,本來也以為是為此事,但等皇帝開口,他們才知道自己太過天真。

“……兩位卿家,是這樣的,朕想增加一名閣臣,以及一名翰林學士。這名翰林學士不負責制誥,也不管詹事府和翰林院中事,你們別誤會朕是要提拔唐檢討。朕想在年輕人中選這麽兩個人出來,不知你們有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