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查什麽,怎麽查

楊惇之事,朝野都在傳,但沒有鬧到廷議上,影響暫時不大,楊惇也只是氣憤別人對他惡意中傷。

但在大明,言官風聞言事是很平常的事情,民間有傳聞想不被報到皇帝處,非常困難,再加上這件事本身就有皇帝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

造輿論嘛。

不管是不是真的,先大肆宣揚一番,那你楊廷和在普通士子中的名聲就要大幅度下降,乃至惡評如潮。

誰讓你兒子不偏不倚,正好在你把持朝政的時候考中進士?而且你兒子以往在民間的風評本就不佳,是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紈絝子弟?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不管輿論是不是蒼蠅,楊惇身上的縫太多了。

這個時候,朝中人都盯著楊廷和。

雖然楊廷和並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把持朝政的權臣,但因為他沒用高壓的姿態打壓政敵,這就給了政敵反擊的機會。

相關奏疏很快就從通政使司傳到內閣。

言官要議論這次會試,並不會從楊廷和父子身上入手,而是講到民間對此次會試的結果意見很大,而矛頭對準的是本次會試會元李舜臣,說其因為才名大,得到了考官的認可,加上他的文體特殊,因而才被舉為南宮第一。

“無稽之談……”

蔣冕作為本次會試主考官之一,看到這樣的奏疏,很是氣憤。

在他看來,這次會試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舞弊和私相授受的行為。

本次會試的另外一名主考官是石珤,石珤還曾是前一屆會試的主考官,主要的出題工作,都是由石珤來完成。

蔣冕其實不過就是掛個名罷了。

劉春和費宏都以異樣的目光看樂過來。

那眼神好似在說,就算這會試真有問題,你蔣冕作為主考官,作為當事者肯定不會說實話,而且就算出問題也不會是你造成,難道楊廷和會跟你這個次輔直接商議會試上如何徇私舞弊?

毛紀道:“李舜臣在士子中,學問算是高的,名聲也最響亮,算是這一代士子的代表。至於會試第二的姚淶,是否姚英之的兒子?”

會試第一名李舜臣,第二名為姚淶。

姚淶是工部右侍郎兼提督易州山廠姚鏌的兒子,而姚鏌一向被認為是從王瓊派系叛變到楊廷和派系,現在雖還沒得到重用,但已掛職工部右侍郎,先前宣府巡撫的問題上,楊廷和也考慮過讓他去,畢竟正德十五年時,姚鏌曾做過宣府巡撫。

但後來楊廷和把宣府巡撫的位置讓給了孫交舉薦的人,只爭大同巡撫一職。

蔣冕聞言皺眉。

你毛紀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說把姚鏌的兒子選為會試第二名,是私相授受?

蔣冕不由望了費宏一眼。

畢竟上一屆殿試探花,還是費宏的侄子呢!

世家子弟受到的教育比普通人好許多,更懂得迎合考官的心理寫出不錯的應試文章,難道有什麽好稀奇的?

再者說了,我跟這個姚鏌很熟嗎?

劉春問道:“應該如何擬條陳?”

楊廷和道:“此等事,交給陛下來定,空著吧。”

這件事明顯是針對楊廷和來的,楊廷和雖然先前一句話都沒說,但也感覺到,這件事背後可能有小皇帝的人參與其中。

想想堂堂內閣首輔聲名掃地,誰最得利便可。

楊廷和很清楚自己現在處境如何,皇帝雖禮重他但恨不得他早點離朝,下面也有很多人想取代他,就連內閣裏的人,也是各懷異心。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

……

奏疏報了上去。

卻沒有引起皇帝重視,次日朝議,朱四壓根兒就沒提到這件事半句。

要知道涉及民間議論會試舞弊,一定要講究個時效性,要盡快派有司衙門調查,而不能拖拉到殿試開始。

朝議結束後,朱四單獨把楊廷和叫到乾清宮。

“……楊閣老,朕看過這上面的內容,這事明顯是針對你的。”朱四把先前連票擬都沒定的奏疏,交還給楊廷和。

楊廷和非常驚訝:“老臣不解其意。”

朱四道:“這奏疏,看似民間是在質疑這次會試是否存在鬻題、偏私的行為,字裏行間沒提楊閣老的名字,但他們其實就是在說,此番會試是由楊閣老把持,想讓誰中貢士乃輕而易舉的事情。

“朕還聽聞,民間對令郎……中貢士之事,議論頗多,比議論什麽李舜臣和姚淶,要多得多。”

楊廷和心想,這還用得著你來提醒?

楊廷和以官方口吻道:“陛下,無論外間如何議論,若無確鑿的證據往鬻題和偏私方向引,此事不當查。”

“嗯。”

朱四坦然接受了楊廷和的建議。

好像朱四本身也無意要對此事核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