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內三關總督

西北軍情日漸緊張,朱四將楊廷和、蔣冕二人,連同兵部尚書彭澤和戶部尚書孫交,傳召至乾清宮議事。

朱四很直白,一上來就把西北軍情簡單分析給了幾人聽。

“……朕聽說,白羊口失陷後,到如今關口都還缺損,雖然當時韃靼騎兵從關口撤走,但過去幾月,白羊口也沒修復,甚至都還沒開始維修,從白羊口到宣府北的張家口等地,一直都有韃靼人襲擾,本來韃靼人只是威脅我們的外關關口,但九月後,韃靼人騎兵從白羊口長驅直入,在我大明宣大一線如入無人之境,連內三關都接連遭到韃靼人襲擾,警訊頻出……”

西北軍情說緊張吧,當然也很緊張,但有一點好,那就是韃靼人幾乎沒有攻破任何一座堡壘。

大明軍隊龜縮在城塞內,看著韃靼人在城外肆無忌憚搶掠,可以說內三關倒馬關、紫荊關和居庸關,一直到外關這片區域,成了韃靼人縱橫馳騁的“牧場”,韃靼人騎兵在如此廣闊的天地內撒歡,最要命的就要數生活在其間的百姓,所以無奈之下,百姓早早就遷居到城塞或者是進入內關關口以南避禍。

蔣冕道:“陛下,如今除了白羊口被毀外,其余城塞,並無失陷之警訊。”

朱四嘆息道:“現在沒失陷,等失陷的時候就晚了吧?朕想問問,難道先皇在的時候,韃靼人也這麽無禮嗎?”

一個問題,讓在場四名頂級文臣沉默下來。

朱厚照再怎麽無能,再怎麽被人抨擊,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朱厚照在位時,西北大致還算平靜,韃靼人哪敢這麽肆無忌憚到大明關口內撒野?

更別說那時草原還是達延汗統治下,而朱厚照更是跟達延汗親率人馬有過正面交鋒,並沒有吃虧,從那之後有五年時間韃靼人沒敢大規模犯境。

現在被朝臣公認為“昏君”的朱厚照死了,換上一個“明君”,朝野上下正在歡呼要撥開雲霧見月明了,結果韃靼人可不管你那套,我們韃靼人怕的就是前面那個咋咋呼呼的正德帝,什麽嘉靖帝,不過是旁支上來的小屁孩,不值一提,這時候我們不出來撒歡,要等什麽時候?

朱四道:“朕是不是連先皇都不如?”

這話好似在自嘲。

楊廷和見朱四灰頭土臉的樣子,不由出面安慰道:“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如今西北局勢,全因先皇時亂政叢生而起,奸佞當道,以至西北軍備松弛,法紀不存,才令外夷有機可趁。”

“話是這麽說……”

朱四道,“可朕心裏總覺得,朕做得不夠好,朕雖然想做一個守成之君,但若韃靼人都侵犯到我內三關,朕還無動於衷的話,那下一步,韃靼人是否就要寇破內關,長驅直入,殺奔我京師而來?”

這點朱四還真不是妄自菲薄,嘉靖時西北軍政一天比一天松弛,這也鑄成了後來“庚戌之變”中韃靼兵馬劫掠京師的大變亂。

楊廷和面對自怨自艾的小皇帝,不知該說點什麽好。

畢竟皇帝有危機意識,對大臣來說不算什麽壞事。

朱四道:“朕想派京營人馬,緊急馳援宣大,以防止戰局進一步惡化。”

“陛下……”

楊廷和大概猜到朱四先前的那些話是在做鋪墊,等當聽到朱四最後一番話,立即便要出言反對。

朱四打量楊廷和:“楊閣老,莫非你有更好的意見?或者你覺得,現在西北局勢,不需要增派人馬協同守備?若是內三關被襲擾,或是韃靼人的散兵遊勇突然集結成大軍,殺奔一處,我大明內關關口一定能守得住?”

本來楊廷和想好好跟小皇帝論一論,但聽到這兒,頓時覺得小皇帝態度有異。

換了朱四剛登基那會兒,楊廷和會毫不猶豫繼續反對,直到朱四放棄決定,但現在……楊廷和跟朱四直接打交道有一年半時間了,對小皇帝的脾性有所了解,或許這是小皇帝專門為他挖的一個坑,等著他往裏邊跳呢?

朱四道:“先前朝堂上,諸位卿家不是也議過,以京營人馬出鎮西北,乃當前最好策略?朕思來想去,不能因為朕在京師,就放棄西北萬千百姓,西北不安,京城危矣,若是西北安寧,那京城就算只有一座空城,也是萬無一失。”

此話一出,讓幾名文臣刮目相看。

你這天子守國門的態度還挺偉光正,不貪生怕死,孺子可教也。

可問題是……

你不怕死,我們怕啊!

憑啥從京師抽調兵馬去宣府,三邊不是已經調了嗎?另外你從遼東等處調兵,也挺好的啊。

楊廷和心裏有些著惱,他現在已經總結出經驗,但凡朱四把他們叫來乾清宮來說事,必定沒什麽好事,現在小皇帝又想自作主張,雖然從大勢上來說,從京營調兵往西北馳援,保證居庸關、倒馬關和紫荊關等內三關安穩,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