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兩手準備(第2/2頁)

因為這種私信,可能會被人截獲,知曉裏邊的內容,所以朱萬宏只是在信中表達了一下早日回京師的想法,把南京的生活說得多艱苦,還說老爺子和老太太有多想念朱浩這個孫子。

最後順帶問了一下朱浩二伯朱萬簡的情況。

可能是朱萬簡在康陵那邊樂不思蜀,居然沒有主動與家人去函溝通,朱家人不知其情形,以為朱萬簡現在被朝廷扣為人質,正在想方設法為其疏通。

但其實朱萬簡除了之前跟張家人械鬥時受了一點傷,後面一點問題都沒有……聽說如今這個二伯在康陵那邊很是得瑟,沒事就喜歡賭錢,惹是生非,畢竟有錦衣衛百戶官職在身,下面有幾十號人手聽其號令,稍有權勢就開始膨脹。

朱浩給朱萬宏做了回復。

信很平實。

朱浩講自己在翰林院中學習和工作的情況,表達了一下儒家人崇尚的孝義,對家人表示關切……

全篇沒提到任何有關朱家回京城之事。

想回來?

門都沒有!

老老實實給我待在南京!

就算以後楊廷和倒台了,也得繼續留那兒!

若是你們還想找事,就安排去沿海衛所戍邊!

這些所謂的“親人”本就薄情寡義,從來沒什麽家族感情在裏面,當初鬥得那麽兇,現在想讓我給你們帶來什麽恩惠?

不讓朱家滅門就算好的!

沒事還想來京城搗亂?

名義上是一家人,其實還是分開來過比較好。

……

……

唐寅最近忙著在京城開設鐵廠之事。

這屬於唐寅職責範圍。

工部在京城王恭廠區域開辟了一片新工坊,主要制造一些鋼鐵機械,做一些沖壓、鑄件之類的東西,在普通人看來沒什麽價值,卻可以用在火銃等物上,也是為制造配套機器做準備。

“……每月從西山運過來幾萬斤鋼鐵和煤炭,現在馬上就要過冬,宣府那邊也有需求,戶部之前過來溝通,說讓我們調撥一批過去,並做好易州山廠開采燒制木炭不足的準備……”

唐寅現在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官僚。

跟各方溝通已體現出其能力,基本能做到遊刃有余。

人是忙了點,但在朱浩看來,這比閑著強,至少現在唐寅身上看不到太多老態,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歷史上還有一年多壽命,行將就木的老家夥。

在朱浩眼中,自己產生的蝴蝶效應,影響最大的就是唐寅,而唐寅歷史上的死因,更多是因為窮困潦倒,他很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唐寅活下來。

有了劉春的例子,朱浩也在盡力做出一些改變。

朱浩道:“現在礦山出產的煤日益增多,正在滿足京師百姓取暖和做飯的需求,不過這還不夠,我希望多產一些鋼鐵出來,西山鐵廠產出明顯不足,光靠京師現有鐵礦廠供給,或是從外地調運……都很難滿足。”

唐寅略顯緊張:“聽你話裏的意思,是讓我去開鐵礦?唉,你不是難為我這把老骨頭嗎?不行、不行!你別找我,我不會答應的!”

“沒有,這次我準備讓公孫先生去,他在國子監中沒混出什麽名堂來,留在京城也做不了太多事,不如讓他去京師周圍轉一轉……”朱浩笑道。

“就怕他不行。”

雖然彼此都是舉人,但唐寅打從心底看不起公孫衣。

朱浩笑道:“那……先生自己上?”

唐寅立即改口:“不行也得行,公孫小子想當官,這便是對他最好的歷練!要不……你把孫家小子一並丟過去。”

“哪個孫家?我嶽丈家?”

朱浩問道。

唐寅撇撇嘴:“不要跟我裝糊塗,尚書家的人你可調度不了……你只能調你那便宜徒弟,反正留在京師他也做不出名堂來。”

朱浩道:“這次我準備讓鮑家人一同去……地方我都選好了,就在京城東邊,距離山海關不遠。之前蘇東主派人把地勢勘探完,那附近已有好些個鐵礦,但產出很少,這次我們用新式機械和勘探方法,爭取一舉拿下。”

“你不去?”

唐寅打量朱浩。

顯然在唐寅看來,一件事若是沒有朱浩這個“神棍”參與,就很難辦好。

就像西山煤礦,多是由朱浩勘探出來的。

難道勘探鐵礦,朱浩就不去了?

朱浩攤攤手:“我對於鐵礦勘察沒什麽經驗,蘇東主那邊已招募一大批人,應該沒問題。對了,回頭渤海船廠開起來,唐先生你得……”

“就知道你沒安好心。”

唐寅翻了個白眼,“等船廠快建造好的時候再叫我!別的事我就先不牽扯了,讓我好好清靜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