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很滿意(第2/3頁)

朱娘更覺得不可思議。

生意讓也就讓了,連貨棧場地,也這麽租下來白白便宜她?

“娘,你放心吧,蘇東主做生意那麽精明,會分不清利害關系?這次其實是我拿之前跟他談好的,把他官鹽生意一成的利潤給我們,他不想給,就以這些東西抵債,從此後兩不相欠。”

朱浩說明原因。

但這個理由很難得到朱娘信服。

“王府的人來了!”

朱浩突然指著遠處的官道說道。

朱娘一看,果然有車軸寬大的馬車前來,還有騎著高頭大馬的王府儀衛司侍衛隨行保護,之前見過的陸松便在其中。

朱娘問道:“王府為何要來人?”

朱浩道:“王府以後就是咱們生意上的合作夥伴,他們有貨會通過我們賣出去,王府需要什麽則直接從我們這裏采購,我們不單純是做存貨買賣,還要做批發商……”

……

……

有些事,很難跟朱娘講清楚。

馬車下來之人,赫然是張佐,自然是蘇熙貴請來的。

張佐現在可是興王府名副其實的大管家,涉及生意上的事情興王自然不會出面,張佐便是全權代表。

蘇熙貴請張佐來的目的,也是怕被朱浩給“坑”了,或者說是怕朱浩言而無信,回頭朱浩跟王府做生意,直接把他蘇熙貴晾到一邊,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朱浩跟別人做什麽買賣,蘇熙貴懶得關心,但跟興王府的生意,他一定要表明自己才是真正向王府供貨的幕後大商賈。

張佐既然親自前來,朱浩便知道,之前蘇熙貴應該向其送了不少好處。

張佐估計把袁宗臯回來後從望遠鏡生意上損失的三百多兩銀子,從蘇熙貴身上找補回一部分。

“哎呀,這不是蘇當家麽?朱三夫人,好久不見!”

張佐不管多貪財,但表面上他是個能平衡各方利益,全心全意為興王府著想的老好人。

其實太監貪財人盡皆知,誰讓太監未來沒保障?沒人養老,一切只能靠自己。

也不能因此就說張佐是個惡人。

蘇熙貴上前拱手行禮,朱娘只是遠遠地行了個萬福。

朱浩代表朱娘走過去,笑著望向張佐:“張奉正,今天您怎麽來啦?”

“張奉正,朱小當家,你們同在興王府供職,相互間應該很熟悉,我就不用介紹了。”

按照流程,這裏本來蘇熙貴要向興王府的代表引介新的供貨商,當著王府的面完成新舊供貨商角色的轉換,但現在這一步可以省了,他繼續道:“是這樣的,鄙人畢竟做的是行貨買賣,這地方上的邸店,兼顧起來有心無力,便把生意交給朱三夫人打理。

“朱三夫人做生意踏實誠懇,以後王府內有什麽缺失的貨物,只管跟朱小當家提一嘴,他這邊供不上的,鄙人會全力從他處調運。”

蘇熙貴不會把話說得太直接。

只需要講,自己不能每時每刻留在安陸,有時候顧不上這邊,所以找了個合作夥伴來做中間商。

其實王府這邊哪裏不知道其中利害關系?

正如之前朱浩向蘇熙貴分析的那般,興王府短時間內靠著蘇熙貴的人脈,雙方做成幾筆生意,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黃瓚是湖廣布政使的前提下。

一旦黃瓚入朝當上戶部侍郎,還是北京六部部堂,興王府必然要跟黃瓚劃清界限,跟蘇熙貴的生意也就不能會維持下去。

但若有朱浩作中間商……

興王府和蘇熙貴可各取所需,興王府需要的是像蘇熙貴這樣背景雄厚、能做成大生意的官商供貨。

而蘇熙貴也需要跟興王府建立起良好關系,若將來朱厚照突然嗝屁,那蘇熙貴就要為今日跟興王府建立起的聯系而賺得盆滿缽滿。

就算回頭皇帝有了子嗣,或者繼承皇位的不是興王府,再或是這件事發生在幾十年後,蘇熙貴平買平賣,也不會虧本,只不過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

這叫政治投資,不能把寶押到一邊。

明知興王府可能出真龍,而蘇熙貴有朱浩、唐寅這樣的關系,姐夫還是現任湖廣布政使,近水樓台都不去押寶的話,那他蘇熙貴也太蠢了。

張佐望著朱浩的目光中滿是欣賞:“朱浩……你的確很會做生意啊。”

在張佐看來,朱浩是大大的“好人”。

之前給他五百兩銀子采購望遠鏡的銅管、裝飾物等,讓他憑空賺了三百五十兩銀子,雖然後來銀子被王府沒收,但那不是朱浩的錯,分明是袁宗臯這老匹夫硬要查賬,跟我作對。

再說了,就算銀子被沒收,興王覺得我主動為王府節省開支,是個能人,現在把王府大賬交給我打理,就是對我最好的獎賞。

你蘇熙貴給王府找的這個中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