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8節 逆流(第2/2頁)

沈約一直在尋根,但他實在沒有想到過,空間亦有根!

可聽天涯所言,見孫思邈之行,再和水輕夢參悟,他霍然而解,“創世鏡所成空間是因人的意識坍塌而生!”

在他敘說前,他的所思所想如汪洋大海般磅礴而出,湧到眾人面前。

完顏希尹三人不由盤坐而觀,方能接受這般排山倒海的意識灌輸,同時全力記憶。他們深知自己不能立即頓悟,只盼記憶這些思想,等有朝一日再全盤消化。

想當年,釋迦弟子亦是如此。

身毒本無文字。

達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並非獨創,實際上,身毒古時傳法都不是文字傳承,而是求心心相印。

文字是低等交流的方式。

世人整日琢磨文字之意,甚至以華麗詞藻修飾,早脫離真正交流的本意。

但終有人悟性有限,是以釋迦弟子阿難因博聞強記,被委托負責編撰佛經的任務,因此佛經多有“如是我聞”之語。

這是因為經書是以阿難等編撰者的角度編寫,阿難哪怕記得一字不差,還是謙虛的表明——我當時是這麽聽佛祖說經的。

阿難本證道之人,仍怕文字誤導後世信徒,是以精益求精。完顏希尹三人自然沒有阿難的神通,卻無論如何都不肯錯過這個聽聞的機會,只能全力記憶。

沈約再道,“人因心性而成,尋心性回一統。空間因人意識而成,因人濁念更是益發頑固,只有心性至純之人,方能將坍塌的空間再變成本來的面目。”

在佛經中,無堅不摧的素來都是意志,而非物質。哪怕有《金剛經》中所謂的金剛之譬喻,但《金剛經》全稱本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說的是如金剛石般無堅不摧的智慧!

眼中光華閃現,沈約又道,“孫思邈已證道,但他憐惜蒼生之苦,想要以金剛之意志,逆流而上,帶離所有人脫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