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日中天(第2/3頁)

朱和坦的基因,似乎比他父親好一點。誰讓他爹那代,他爺爺是沒得優生優育呢,當時其他兒子沒法過繼成皇太孫。

朱和坦從小也沒什麽性格缺陷,是優選出來的,接受的教育也很全面。

朱樹人觀察過,這個孫子雖然沒什麽大本事,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作為一個儲君能謙虛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做不了什麽,專業的事情要請教專業的人,這就已經是君主最需要的品質了。

因為按照華夏傳統,君主要的是“君子不器”,不能狂妄覺得哪方面自己牛逼,他只要發現牛逼的人才,好好任用,人盡其才,那麽自己不懂任何具體專業事務,也沒關系。

到了如今大明這點國力,皇帝只要不狂,謙虛,聽得進勸,這就足夠了。

後來,朱和坦果然也長治久安,壽命也比他父親長得多,只比他爺爺稍短一些。

似乎在明清之際,這種祖孫都長壽、中間夾一代相對短命的情況,會屢次發生。嘉靖和萬歷就是如此,都在位四十幾年,中間隆慶卻不長。清朝康乾也都六十年以上,中間雍正才十幾年。

朱樹人和朱和坦,似乎是完美卡位掉了另一個時空康乾的軌跡。

朱和坦最後活到九十歲整才駕崩,壽命超過了乾隆一年。不過他倒是沒有在位滿六十六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因為他聽取了祖父給他的一句忠告,說“自古有太多雄主,如漢武帝唐玄宗,如果在年老昏聵前早遜位幾年,就不至於釀成對天下百姓的大禍”。

加上大明科學院這些年的研究很全面,對醫學也有不少涉獵,雖然還沒進步到近代醫學的程度,但在朱樹人的親自定研究方向加持下,大明科學院的院士們還是從臨床對比層面,確認了“老年癡呆症”的存在。

加上朱樹人自己也以身作則了,他在過完八十大壽後就徹底閉關,完全不問政事,連日常顧問型的匯報都不聽取。

這個榜樣效果也讓朱和坦非常尊敬,最後定下了“皇帝年滿七十歲必須由太子監國協理朝政,年滿八十歲必須遜位當太上皇”的鐵律。

很顯然,朱和坦這樣做,倒是跟平行時空乾隆覺得“在位時間不該超過聖祖”頗為相似,爺爺朱樹人八十歲徹底交權,他也必須徹底交權。

但這也算是歪打正著、為後來大明躲過了“很多雄主因為晚年腦子不清楚,幾年的危害比前期幾十年的精明英武積攢都大”的問題,算是澤及萬世了。

……

他這樣一位知進退,能放權的英武皇帝手中,朱和坦在位這些年裏,顯然帶來了大明進一步的殖民擴張,並且把工業歌命給完成了。

畢竟他父皇駕崩前三年,羅伯特·胡克已經造出完全體的瓦特蒸汽機了,而且還分別點了“偏節水型”和“偏節煤型”兩條技術路線,牛頓也搞出了萊頓瓶和避雷針、用雷劈量產永磁鐵。

這麽多前置科研成果,簡直太容易誘導後續學者研發怎麽把蒸汽機搬上車頭或者海船了。

歷史上,從瓦特到把蒸汽機搬上海船,造出第一條實驗性蒸汽船,花了20年。從造出第一部蒸汽機火車頭,花了27年。

而如今在大明,因為傾向性的誘導磨合,朝廷研發基金的資助促進,能為科學家大大縮短找錢找投資找實驗室的浪費時間。

所以這些活兒,其實十幾年之內都能完成。

朱和坦登基後的最初十年,他爺爺當時都還在世呢,大明就把第一台蒸汽船和蒸汽機車頭的原型試驗機造出來了。

當然了,歷史上從原型機誕生,到最後實際推廣應用,還會有二三十年。這是因為最初的蒸汽船,性能實在太爛,原始蒸汽船還比不上巔峰飛剪帆船。同理初期蒸汽機車頭也比不上馬車快。

這很正常,任何新一代技術出現後,其原始嬰兒狀態的型號,都是不如舊時代技術的巔峰作的。

就好比後世二戰時,還有人說P51野馬這種活塞戰鬥機的巔峰,能夠在格鬥對戰中打贏德國人的噴氣式戰鬥機開山作ME262。

所以蒸汽船和蒸汽機車性能發展到能追平帆船和馬車,那都是協和二十幾年到三十年的事兒了。

但不管怎麽說,朱和坦算是命好,他在位的時間,徹底趕上了工業歌命的起飛期。

那酸爽,可以比擬西方原本歷史上、英國人的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的任期,可是恰好趕在了英國人從第一次工業歌命全速飛漲期,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半段,她十八歲登基,壽至八十二歲,一共在位六十四年。

如今朱和坦是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六年,一直到九十歲,而且科技和工業的騰飛也更加集中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