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技術爆發(第2/3頁)

這事兒朱樹人也不得不感慨歷史的慣性,因為來到大明之後,胡克最終還是跟牛頓結下了梁子,這一點完全沒有被蝴蝶效應改變。

以至於胡克牛逼了之後,牛頓也是非常奮發,想要證明自己,把胡克給徹底壓過去。

說起胡克和牛頓的恩怨,其實稍微懂點科學史的看官也都知道,主要是因為兩人在光學領域的觀點見解截然相反、針鋒相對。

胡克繼承了波義爾的學說,認為光是一種波動,而牛頓顯然認為光是一種微粒——

至於他倆誰對誰錯,其實後世中學物理課本裏早就有說過了,這是牛頓一輩子少有的物理大錯,

因為麥克斯韋最終證明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

胡克為大明發明了瓦特蒸汽機之後,因為他對大明生產力的卓越貢獻,他在年過七旬的攝政王朱樹人那裏的影響力,也一度暴漲,

而另一邊因為牛頓的歷史功績,這一世有相當一部分被朱樹人本人和方子翎分潤了,加上歷史上的牛頓,在三十五歲之後,其實就不太醉心於科研,而是去改行搞玄學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懈怠了好幾年的牛頓,再想對抗功德赫赫的胡克時,就有些心虛。

為了奪回在攝政王眼前的關注度和權威性,原本歷史上三四十歲後就宅家不思進取的牛頓,終於被逼卷得親自下場、刻苦鼓搗實驗物理,想搞出點大動靜壓過胡克。

牛頓這一世所創造出的科學發現,也就遠超於平行時空那個自己了,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朱樹人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他巴不得胡克和牛頓互相卷呢,

反正卷出來的科研成果,最終都是大明受益,朱樹人也就不急於教他們做“雙縫幹涉實驗”,也絕不想報答案告訴他們“光其實具有波粒二象性”了。

這個答案要是報了,牛頓還怎麽可能跟胡克賣力卷?

最終,牛頓考慮到自己在機械領域實在實操能力太差,嘗試了幾年卷不過胡克,他痛定思痛後就開始另辟蹊徑,把精力花在琢磨電學上——

平行時空的牛頓,對電學並沒有什麽研究,這也是因為那個時代缺乏電學硬件基礎。

但如前所述,大明早在好幾十年前,就總結出了最初版本的電磁感應,也就是“變磁生電、變電生磁”的現象,並且甚至以此為指導思想,搞出了實驗室層面的小型原始發電機,還在用電機領域搞了“電磁鐵磁性選礦”的工業應用。

只不過,這方面大明後來的進展一直很緩慢,畢竟電這玩意兒要擴大化部署,對工業配套基礎設施的要求太高了。

所以在牛頓出手搞電學前那幾十年裏,大明科學院自身也沒弄出什麽後續進展,一直處於半擺爛狀態,最多就是後來又發現了電解液可以插入電極形成電流、造出原始的“伏打電堆”。

而牛頓被胡克卷得被迫親自出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牛頓畢竟是天降猛人,他的數學功底在當世除了萊布尼茨無人可比。他既然盯上了這個研究,當然要本著一貫的風格,先把一切沒有詳細量化的參數、運算公式全部精確測算出來。

於是,在小康三十年的時候,牛頓終於拿出了相當於另一個時空“畢奧薩伐爾定律”的東西,把磁生電電生磁的理論量化計算公式搞了出來。

他還算出了磁通量常數,至此,電磁感應總算是徹底完全體了。

當然,因為這個磁電相生的現象最初是方以智方子翎他們紀錄、朱樹人提出了,牛頓只是在核算磁通量常數和精密的運算公式上誘貢獻,所以科學定律命名的時候,依然要加好幾個人的姓。

搞出了電磁感應的全套量化計算公式後,後續研究就有了充分的理論基礎。

牛頓一番排查,發現大明原先為了利用電磁感應、試圖制造天然永磁鐵的嘗試,實在是效率太過低下、能耗太高,太不劃算了。

於是牛頓就利用他自己發現的運算公式和定律,琢磨如何把“變電生磁”的現象更高效地利用起來。

最終,在失敗了兩年後,牛頓一拍腦門異想天開,盯上了天上的閃電——他覺得,閃電肯定具有巨大的電能,只是電能沒法存儲。

但既然有了電磁感應,電的變化可以生磁,那麽有沒有可能通過雷劈纏繞著絕緣銅線的鐵棒,來把鐵棒給磁化、把雷電的電能用永磁體的方式儲存下來呢?

不得不說,這個腦洞歷史上沒人幹過。

因為平行時空的富蘭克林研究雷電時,還沒有“畢奧薩伐爾定律”,

所以這種研究,還真就只有在朱樹人所在的這個特殊時空中,因為電磁感應發現提前了,金風玉露一相逢,才有可能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