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第2/4頁)

追擊戰的局面倒是越打越亂,但戰果也是滾雪球般越大越大。

李定國帶著漢人騎兵和察哈爾科爾沁蒙古騎兵,從殺虎口追到歸化城,跟噶爾丹殘部在那兒又發生了一場大規模野戰,殺敵數萬。

然後大明提前埋伏在河套的預備隊,再從歸化城截擊到黃河拐角的參合陂,在那裏又血戰一場,還有無數原本想沿著黃河北岸平原行軍的準噶爾騎兵,也被圍堵得驅趕下黃河——

主要是這一帶的黃河以北,有陰山山區的存在。噶爾丹為了快速逃竄,不想往北繞過陰山山區,那就選擇了走陰山以南,黃河北岸的平坦狹窄河谷平原,沒想到在這兒又被明軍攆了。

好不容易逃到這一段陰山的西口,三戰三敗的噶爾丹覺得有必要調整路線,寧可到陰山以北走大漠,結果在五原(包頭)附近想要穿山時,再次被李定國部署的預備隊出關北上痛擊,又是數萬級別的傷亡俘獲戰損。

四戰四場大敗,前後綿延了大半個月,從殺虎口敗到歸化城敗到參合陂最後敗到五原。

李定國轉戰追擊六百余裏,首戰殺虎口就斬俘和補刀傷兵達八萬之眾,次戰歸化城斬俘補刀三萬七千人,三戰參合陂斬俘兩萬,驅趕下黃河不計其數,四戰五原又戰俘補刀四萬之眾。

噶爾丹的三十余萬雄兵,累計被殲滅達十七萬之多,即使是逃回去的士兵,也還有不少輕傷員。

要不是他在喀爾喀蒙古時,抓了一些投效他的喀爾喀叛徒回血,怕是回去後可戰之兵連十萬都不剩了。現在算上臨時虜獲的同族,他勉強還能有十一萬左右戰力保存完好的士兵,和三四萬輕傷員。

不過那些剛抓去的兩萬喀爾喀部民兵,戰鬥力顯然是不能和此前已經經過十三年東征西討的準噶爾百戰雄師比的。因為喀爾喀人歸化大明之後已經三十年沒打過仗了。

噶爾丹那十一萬多完好的士兵,只有九萬本族準噶爾兵才是真正的精銳。

回到輪台後,噶爾丹倒也能瘋狂征發新的族人部民從軍,補足人數缺額。他畢竟是掌握了五六百萬韃靼人口的雄主,以草原遊牧的全民皆兵程度。五六百萬韃靼人損失二十萬精兵人口不算什麽。

但這些新拉壯丁的部民兵,質量也絕對會比他帶著征服中亞青藏諸國的老兵差得多。

……

明軍在殺虎口至包頭的一路連戰連捷戰役大勝後,消息也很快傳回南京朝廷。

南京朝野上下自然是非常振奮,立刻開始著手部署下一步的戰略目標。

消息傳到時,皇帝朱慈煜正在宮中,跟家人一起討論猜測前方戰事,所以一聽說之後,他立刻就向父王和表伯父商議,看下一步是否該立刻發起全面反擊,爭取一鼓作氣把準噶爾部的根子徹底打殘。

而朱樹人聽了這個想法後,並沒有立刻表態。旁邊的張煌言看他不表態,那就也先不表態。

只見朱樹人忽然轉向旁邊正在埋頭吃瓜果的三個孩子,分別是十二歲的朱和坤與十歲的朱和坦、九歲的朱和址,和藹地詢問考察:

“你們以為,當不當追擊呢?”

朱和坤比較跋扈暴躁,立刻意氣風發地說:“如今我大明國勢之強,遠邁漢唐。此前數年為了體恤黎民,以賑濟為先,不修幹戈,厚積薄發。

準噶爾醜類不知我大明仁義退讓,夜郎自大,自取滅亡,正該乘勝追擊,直搗輪台,犁庭掃穴。如此我大明武功,可徹底超越漢唐,雖封狼居胥,勒燕然山,亦不能及。”

朱樹人越聽內心越想笑,倒不是為了孫子的見識,而是他看到了一個“剛學會不少成語,說話的時候就瘋狂堆成語堆典故”的顯擺小孩。

這種感覺,就跟初中生寫作文,一些成語學得多的初中生,就忍不住能用的全用上,多賣弄幾下。

為了不打擊孫子的信心,他也不立刻做評價,又轉向另外兩人。

朱和坦沒那麽愛顯擺,也缺乏二哥的果敢勇氣,平時所學也比較平均,學士們教導的所有科目他都有學。

此時此刻,他也不知道該不該打,畢竟才十歲小孩,就說:“我曾聽地理所的劉學士教過,輪台至河套四千余裏,從酒泉出嘉峪關還有兩千裏。

以我大明天兵,只要能提十萬之眾至輪台,必能誅滅噶爾丹。至於能不能消滅準噶爾部,或是其他西韃靼諸部,實非我可知。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攻伐之事,當聽李國公等久戰之將的判斷,後勤軍需能否運轉數千裏,當聽兵部鄭國公判斷。破敵後能不能久守地盤/開拓疆土,當問民部、籓部。”

朱和坦措辭很謹慎,最後等於什麽結論都沒自己下,只是說了什麽事兒該什麽專業人士管,具體他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