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決戰殺虎口(第2/3頁)

故意漏出一個其中防守最薄弱的缺口,讓噶爾丹自以為抓住了虛弱,然後勾引他來嘗試攻關。只要他下血本攻關了,哪怕攻打了一會兒後發現攻不破,再想走,那就沒那麽容易了。

我自會親率騎兵主力從左右別處關隘出關迎擊,爭取包抄拖住重創之。”

鄭成功順著這個思路縝密思索了很久,覺得還有破綻:“主動泄露軍機、長城布防虛實,噶爾丹會中計麽?”

李定國很有自信:“遲早會中計的,一次不行我們就繼續跟著他調動。因為我們沒有騙他,我們是真的主動露出防守兵力薄弱的破綻,那是實打實地自我削弱,不是演的。

所以,就算他得到一次情報,沒來,事後也不會發現我們在騙他,因為我們根本從頭到尾一次都沒騙過。真情報聽多了,總有忍不住的時候。”

鄭成功一想也是,李定國這主動暴露給敵人的弱點,都是真弱點了,那還有什麽好露餡的?根本無餡可露好吧。

這裏面明軍唯一的底氣,就是對自己防守戰力的自信。

就好比哪怕我告訴你,大同這邊,或者隔壁宣府、張家口,其中任何一個點,在某一個時刻,只有幾千士兵防守。

但就算你知道了只有幾千人,你把三十萬人都堆上來,依然無法在五天十天之內攻破這個只有幾千人防守的薄弱點,那麽噶爾丹就完了,至少會被黏住,不死也得脫層皮。

鄭成功最後拍板認可方案:“好,那就請李兄自行按計施為,既然需要誘敵示弱,我主守,你主攻,我演砧,你演錘。反正我督師也不用出關,長城防線就交給我,我保你再薄弱的點,對方也十天之內攻不破,後續決戰圍殲就交給李兄了。”

……

李定國很快就按照既定策略開始執行。

他一邊讓三邊各處隘口擺出死守不肯派出大兵團出關作戰的樣子,一邊又派出小股快速輕騎兵騷擾。

同時還故意偶爾泄露真的長城三邊布防虛實情報。

這其中,那些繁冗的反復計策拉扯,自然無須贅述,而唯一可圈可點的,便是李定國部署的輕騎兵騷擾。

他從不允許大規模騎兵出擊,全都是以少則三百騎,多則五百騎,絕對不能到一千騎的小股部隊。

也絕不從噶爾丹主力嚴陣以待的關卡出擊,而是從左右兩翼、稍稍遠離噶爾丹主力的關卡出擊,寧可需要多行軍幾十上百裏才能抵達戰場。

而噶爾丹雖然號稱三十萬眾,可他的騎兵每天也是要吃草的,在非一級戰備情況下,肯定會分得比較散,這就容易被抓住落單的小股部隊戰機。

而李定國派出的小股精銳騎兵,也算得上是這些年大明騎兵部隊建設的新高度了,所用的裝備,所經受的訓練,都是與時俱進的。

早在三十年前的滅清戰爭中,當時明軍就已經有少量的線膛槍了,能確保中遠距離相對精確的射擊。

只是當年大明科技和工業還處於相對起步階段,比如今窮的多,所以線膛槍只是給狙擊營用的,算是“特種部隊裝備”。

而現如今,大明雖然依舊沒有淘汰“武昌造”系列的滑膛槍(但是也進行了很多微調改良,提升了裝填效率),但至少線膛槍的裝備比例,已經在軍中提高到了兩三成左右,成為了一支大規模成建制的力量,不再是特種部隊專屬。

所以,李定國派去騷擾的這數千精銳騎兵,人人都裝備了一個比當年更輕薄一些、但質量卻絕不縮水的胸甲,外加兩把火槍。

分別是一把長杆線膛槍,再加一把短管的雙管後裝噴子,或者把噴子換成轉輪手槍。

這樣的火力搭配,足以淘汰一切弓弩類遠程冷兵器。從此確保火器火力也能遠近搭配,遠距離用狙,近距離用噴。

而且這些噴子的質量,也遠非三十多年前的舊款可比。

至少如今大明已經確保提升加工精度,讓新生產的後裝噴子,在使用低膛壓近程彈藥時,不至於從膛尾縫隙處泄露火光,最多只是透出幾絲黑煙而已。

如此一來,火槍手不用戴厚厚的皮手套,也不用擔心尾部噴火灼傷手了,操作精度也能因此提升。

各種裝填機構和氣密機構的小優化,讓明軍最新產的後裝雙管噴,可以做到每分鐘裝填八輪左右。哪怕是馬背上顛簸的環境,動作走形操作變慢,至少也能每分鐘五六輪。

而裝填一次能打兩發彈藥,這就意味著噴子能做到每分鐘噴15個霰彈筒,最慢最顛簸的情況也能10發。這火力密度,絕對會讓噶爾丹好好喝一壺。

至於那些龐大數量的老式雙管噴庫存,就換裝給二線部隊了。反正李定國這次派出關騷擾的都是一線精銳,優先裝備新生產的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