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曾設想的突破(第2/4頁)

此刻看到對方振奮的樣子,朱樹人不由覺得莫非是那玩意兒成功了……

他居然緊張地深呼吸了一口,用垂詢的語氣低聲問:“是那東西成功了?”

羅伯特·胡克滿臉驕傲之色:“沒錯,尊敬的殿下,就是您吩咐的用蒸汽驅動曲軸飛輪做功的機器,終於試制出第一台樣品了。目前已經跑起來了,雖然上午只穩定運行了二十分鐘,就有點漏氣。另外就是啟動環節成功率不高,但至少我們做出來了。”

朱樹人雖有心理準備,但還是忍不住大驚失色:那不就是把蒸汽機做出來了麽?不可能這麽快吧。

就算大明有了標準化的橡膠密封圈,有了標準化的齒輪、螺絲、彈簧,還有了其他一些化工和材料學領域的輔助進步,但也不可能那麽快造出蒸汽機吧?

說句良心話,朱樹人其實原本都沒想過非要在他有生之年看到蒸汽機,在他原本的計劃中,能在生化環材這些笨鳥先飛瘋狂試錯的“大力出奇跡”領域,把“低垂的果實”大致摘一遍,然後為大明打起理工科教育的基礎,他這輩子也就值了。

後人就算再花一代人甚至兩代人造出蒸汽機,他覺得都是合格的速度了,不算慢,咱不要求太高。

沒想到,最後突破居然那麽快,他帶著狂躁的心情,連忙讓胡克帶路,參觀了一遍。

胡克和列文虎克也麻利地帶著他轉了一圈。當看到那台笨拙的大機器時,朱樹人心中充滿了激動,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激動倒是慢慢平復了一些。

胡克要啟動這機器非常不容易,因為飛輪和曲軸似乎不夠精密,一開始單向轉動的原始慣性不夠大的話,很容易把曲軸飛輪的圓周運動,變成蕩秋千一樣的往復運動。

以至於胡克忙活了好久,才把機器兜兜轉轉啟動起來。

看到機器啟動的那一刻,朱樹人內心就已經升起了一個改進的念頭:

他們就不能像後世的柴油拖拉機啟動那樣,先弄個類似拖拉機搖柄的東西,在啟動蒸汽機之前,先讓飛輪曲軸有個初始方向的轉動慣性麽?

這點應該不難改,只是靈光一閃,點破一層窗戶紙的事兒,所以朱樹人想到也就立刻說了。

另一邊的羅伯特·胡克聽了攝政王這神來一語,卻是如醍醐灌頂,足足呆滯了半晌,才從狂喜和崇敬中回過身來。

“哦,尊敬的殿下!您真是全知全能!居然只看了一眼這機器的啟動困難程度,就瞬間想到了一條改良意見!我下一版一定改!額外加一個提前手動轉動、給飛輪一個慣性初速度的裝置!”

而列文虎克和旁邊其他研究員,一開始反應沒胡克那麽快。但聽胡克說得如此發自肺腑,不似討好,他們也終於反應過來,對見多識廣的王爺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樣的統治者,才是真懂行的!難怪王爺當年能指導牛頓,提出三大定律呢。牛頓不過是提供數學證明的人,而最初的猜想,正是出自王爺敏銳的遠見卓識!

或許王爺不擅長親自搞研究,但他的眼光之敏銳,實在是天上天下無人可比!那種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矛盾根源的銳利洞察,簡直可怕。

在眾人的驚嘆中,蒸汽機總算啟動了起來。而隨著機器正常運轉,朱樹人也終於冷靜了下來,意識到眼前這玩意兒的進步程度,其實也沒那麽大。

他一開始有點被歷史書唬住了,一聽到蒸汽機,就下意識以為是瓦特的蒸汽機。

但冷靜下來後,他也早已想起,瓦特不過是改良了蒸汽機,確切地說,是做了“巨大的改良”,但那說到底也是改良,說明在瓦特之前很久,就有人造出蒸汽機了。

咱且不說那些古埃及開神廟門的蒸汽噴汽銅球,單說近代的蒸汽機,其實在原本的歷史上,英國人紐科門在1705年就發明了近代蒸汽機。而到了瓦特的改良徹底完成,那已經是1787年了,中間過了整整82年。

其實,一次工業歌命的周期,差不多也就是80年左右。

比如瓦特改良蒸汽機,是1787年完成的。

81年後的1868年,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開啟了第二次工業歌命。

又過了78年的194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發明了第一台計算機“埃尼阿克”,開啟了第三次工業歌命。

又過了77年之後的2023年,微軟發明了GPT,不知道算不算是開啟第四次工業歌命。但就算不算,多給它三年湊個80年整,到2026年前後,人工智能技術大概率會進步出一個工業歌命級別的質變拐點。

哪個文明能搶到那個質變的工業歌命拐點,就能決定人類下一個80年,由哪個文明來做地球球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上紐科門蒸汽機發明,到瓦特改良蒸汽機,都隔了82年之久,紐科門那次倒是能算“第零次工業歌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