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明的恐怖國力(第2/3頁)

而被大明征服的緬甸怒江-伊洛瓦底江兩江河谷平原地帶,一共有四百余萬人口,皎山、三宣六慰山區加起來近百萬人。越南被大明征服後的的紅河流域平原,也就是漢唐交趾故地,加上一直到越南南北分界的順化等地,加起來也有三百余萬人口。

當地這些年人口之所以沒有繼續增長,也跟大明的清除心懷不軌的反抗異己有關。對於反抗者要慢慢肅清,然後把南方的漢人,尤其是廣西和雲南的漢人逐步移過去。

最後,菲律賓地區經過六年的和平種田,當地原本也有大約二十多萬祖籍福建、潮汕的漢人,在對仇視漢人的西班牙殖民者幫兇土著進行清洗後,大量把勉強算是黃種人的土著女人抓來給漢人做妾,漢人人口恢復得也非常快。

而鄭成功為了壓住當地人的不歸王化傾向,六年裏也從福建不沿海的武夷山區深處,又組織了這些年福建地區新增長的無田農民人口三十余萬,移到呂宋島。

如此一來,剛從福建移過去的純種新漢人,人口比例也超過了已經下南洋數代的老福建、潮汕人,確保他們對大明的認同進一步上升。

而福建地區原本就多山少田,自古就很容易出現山區農村人口增長後田不夠種的問題。要不然歷朝歷代福建人也不會那麽容易下南洋或者移民全世界了。

鄭成功要組織人手去呂宋,完全不需要強迫,整個過程非常仁政。而且鄭成功還自掏腰包,承擔了移民的運費,不收他們渡海的船票,更是讓福建貧農感恩戴德,覺得白白撈到了一個出去闖世界的機會。

周邊領地全部拿穩之後,東北八百萬,扶桑五地四百萬,東南亞一共八百萬(緬甸四百越南三百呂宋一百),加起來關外新占領土地上也擁有人口兩千萬,其中一半是漢人,剩下一半也都是被漢化的人,或者是異族被漢人征服占有的婦孺。

如此,加上關內傳統漢地十八省的九千萬,大明疆土的總人口數量,也恢復到了一億一千萬。

這個數字,大約是崇禎七年時的人口數字。當時李自成張獻忠才第一波造反不成,紛紛詐降,天下人口的屠戮和災荒死亡還沒到最慘烈的時候。

朱樹人兜兜轉轉,在崇禎七年後四十年,總算又回到了當時的程度,但如今大明已經普及了玉米和土豆,還開發了東北的肥沃黑土地和東南亞的紅河、伊洛瓦底江河谷平原。

全國水利設施也大大提升了,而且災害最嚴重最密集的年份也過去了,所以這同樣的一億一千萬人,生存質量簡直是天壤之別。

人口增長的同時,人民還安居樂業,天下民心對大明的擁戴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這樣的人心所向,更是大明未來動員力和穩定性的根本保障。

這絕不是歌功頌德,而是有實打實證據的。因為崇禎七年時,天下田地統計,一共也就七億多畝,而且實際上因為西北的連年災荒,很多土地已經退化,只是存在於黃冊上,實際沒法種,遼東的土地也一直留在當時大明的賬面上,實際上都落入敵手了。

所以崇禎七年時,大明掌握的關內十八省,總共耕地面積,實際上只有六億多,不到七億畝。

而原本歷史上,清朝到了雍、乾年間的兩次耕地普查,也就只有八億多畝耕地。但考慮到清朝實際上比明朝多控制了一些西北地區,以及東北部分闖關東新產生的田地,所以關內開墾規模其實跟明朝差不多(關內開荒到明朝基本已經結束了,只有西南改土歸流新增的梯田,算是清朝的增量)

後世所謂的乾隆盛世,就是靠著勉強八億畝的耕地,精耕細作養四億人口,人均才兩畝地,壓根兒那就不叫生活,只能叫在餓殍的死亡線上掙紮。

而如今,大明雖然只有一億一千萬人口,但開墾田地的規模,已經遠超了平行時空的乾隆時期。

關內各省的耕地依然保持在八億畝左右,西南雲貴改土歸流數十年,增田兩千四百余萬畝。

越南的紅河流域有耕地九百萬畝,加上順化以北其他零星沿海農田,大明占領的越南地區一共有一千三百萬畝田地。

緬甸的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兩江河谷占領區,擁有田地兩千余萬畝。扶桑的九州等地,在幕府時代的在籍田地為“石高三百余萬石”,實際上折算過來有四百萬畝。

而經過鄭家開發建設後的大員島,其實農業條件比九州島還好,兩個島嶼面積也差不多。只是大員島畢竟建設時間短,至今還只開發了朝向福建的沿海平原,但也開墾出了近三百萬畝農田。

而對大明國力潛力提升最大的一塊開發,顯然來自於東北。那可是占到後世華夏全國耕地面積三分之一的存在,全開發出來至少能等於關內十八省總和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