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南京大學(第3/3頁)

如今天下還算太平,皇帝也就依然三日一朝,或者偶爾間隔一次。如今因為禮部吏部工部比較忙,需要討論細化方案,朱慈煜就給朝臣們減負,後續幾次都隔一次上一次朝,六天一匯報。

因為留下的討論時間比較充裕,短短兩輪朝會日之內,相關的消息難免就開始在南京城內傳播。

高層的老狐狸其實都還能按兵不動,但一些最容易被當槍使的基層沖動秀才舉人監生們,反而坐不住了。有些人就開始議論朝政,覺得貿然舉辦新學不好。

還有人得到消息,說朝廷最近從西洋招攬了一批搞算學物理的學者,要跟科學院的人中西合璧,未來一起承擔南京大學的教學研究工作。說不定秀才、監生們未來還得被那些不通四書五經的粗鄙學者管束。

傳得更誇張的消息,甚至有說朝廷有打算廢除舊式科舉,甚至未來新學的入學考核,就只用考核算學和其他格物之學,不用考四書五經了。

於是,一大群監生秀才等基層功名學子,就被人當槍使了,有想“公車上書”的,有想抨擊時弊的,在南京城裏鬧出一些零碎沖突來。

朝廷一開始也沒正面回應,因為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有什麽好回應的。大約十八天之後,南京大學的初步辦學思路整理出來了,朝廷才明發天下,然後來清算一下這段時間的謠言。

然後,南京城內外,就有數百名秀才和監生被抓了,周邊的鎮江揚州常州,也各有數十人涉事。都是錦衣衛拿到了確鑿的證據的。

一開始士林嘩然,還以為又是特務政治殘害讀書人了。但最後朝廷給出的處理意見非常明確:不是不允許品評朝政得失,但是不能造謠,把朝廷根本沒有打算推出的政令,子虛烏有捏造扣到朝廷頭上。

而這些人的罪名,恰恰是造謠。

因為按照朝廷公布的南京大學辦學計劃,朝廷並沒有打算廢除科舉的舊科目,這都還完全沒影的事兒。

朝廷也沒說將來進入南京大學求學的士子,可以完全沒有功名,這一點同樣是造謠。

按照目前新定的政策,為了防止管理混亂、落差太大,暫定的南京大學入學門檻要比照國子監。所以至少也要先有秀才功名,然後才能參加入學考試。

南京大學畢業之後,才比照國子監監生出師的待遇,也就是相當於舉人,可以參加後續的授官考試。當然也可以直接以相當於舉人的身份候補,未來去禮部、工部、戶部下屬的各條線排隊等缺。

畢竟大明朝的科舉制度,理論上考中舉人之後就能排隊候缺做官了,只是後期舉人泛濫越來越嚴重,經常排隊一輩子也排不到一個官位,所以才要考進士,考了進士才基本上能確保大概率實授官職。

南大畢業生的候缺,理論上也跟這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