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亞洲第一海戰(第3/4頁)

不過有42磅炮的船,荷蘭人肯定不肯賣給越南人就是了,那都是國之重器。外貿版重蓋最多就是32磅炮了。

相比之下,後世進入18世紀後,風帆戰列艦的下層炮最重可以做到68磅,足足比重蓋最重的炮又加重了一半以上,靠的就是取消艉樓後,整船重心下降,搖擺也下降,所以底層炮噸位提升後,不至於搖擺進水。

而大明如今的風帆戰列艦,更是在水密隔艙和防水炮門上下了大功夫,可以確保風浪天炮門關死後,哪怕下層炮甲板的關閉炮窗浸在海水裏都不漏水。這樣一來,大明在單炮重量方面,就獲得了更大的優勢。

海戰中,單炮口徑越大,才有越強的穿深!才能把對方厚厚的裝甲徹底對穿、打出進水!否則只靠輕彈刮痧,把上層建築打得稀爛,只要不殉爆彈藥庫,那也沒法擊沉。

……

隨著雙方艦隊進入兩三百步的全力開火距離,明軍戰船終於紛紛換上了燃燒彈和葡萄彈,上層輕炮輪番密集開火,一輪輪的半齊射,或者輪射,火力密度便壓得越南人的縱火小船根本近不了身。

鄭成功始終很冷靜,根本不會在面對敵人小船時就浪費性地齊射,以免火力溢出。而那些放滿了縱火燃料的小船,只要被稍稍開兩個洞,或者被燃燒彈擊中,幾乎立刻就是殉爆。

鄭成功還讓相對笨拙的風帆戰列艦適當往後拉一下,保持距離,讓更靈活快速的風帆護衛艦頂在前面。

明軍的風帆護衛艦航速完全不比縱火船慢,拖刀都能把縱火船一一點名打爆,誇張的火力密度一下子讓海上漂起了好幾十艘火堆,其中一些還不甘地緩緩沉沒。

鄭根看得咬牙切齒,卻是毫無辦法。他知道不能再被敵人放風箏了,既然火攻效果不明顯,敵人太靈活撞不上去,就只能指望主力艦隊硬碰了。

好在縱火艦隊爭取的那點時間,也充分逼了鄭成功的走位,讓相對笨拙沉重的越南主力炮艦逼近到了交戰距離。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明軍戰艦才開始徹底火力全開,戰列艦也不再躲在護衛艦身後,而是紀律嚴明整齊劃一地在旗語指揮下,掉頭頂到了第一線。

而且鄭成功的調度非常得當,他並沒有盲目要求明軍戰艦全部搶占T字橫頭戰列,而是根據對面的艦隊陣型疏密做出了調整。

如果對面陣型密集,主力艦與主力艦之間沒有穿插空間,而且小船縱火船威脅太大,鄭成功才讓戰列艦保持戰列線橫隊。

而如果在戰場的某些位置,越南海軍的隊形也比較稀疏,或者此前縱火船等小船損失比較慘重、導致越軍主力艦獨當一面,那麽鄭成功也不會客氣,他直接會指揮大明的戰列艦直接沖頭紮到越軍之間、中心開花,充分發揮兩舷全部的火力,讓火力密度一下子提升了一倍。

畢竟戰列線打法最大的浪費,就是只有一側舷側接敵,另一側的大炮會閑著。如果直接沖進去,左右舷都有敵人,那就能同時開火,中心開花。

只不過這樣的打法需要的勇氣和判斷非常強,1810年代前後,特拉法爾加海戰時納爾遜就敢這麽幹,後來一直到1870年代,利薩海戰的奧匈人也敢如此吊打意大利。再往後這種沖頭戰術才隨著火炮技術的劃時代進步、有效射程和精度大大提高,而被徹底淘汰出歷史舞台。

而現如今,戰列也好,沖頭撕裂敵陣也好,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全看使用將帥的臨場發揮能力。

“轟轟轟——”隨著戰列艦和重型蓋倫炮艦的對轟,將近70明斤的實心重彈終於攜著這個時代的越南人從未聽見過的巨響,呼嘯著飛向越南戰艦。

也正是直到炮彈轟鳴那一刻,鄭根才實打實知道,如今大明的重炮戰艦,最重的炮到底有多重了——足足比越南人的蓋倫戰艦上最重的炮,還要重一倍。論口徑的話,那也是至少再粗三成。

明軍的炮彈還普遍有配置彈托,估計這種重型彈,此前在緬甸作戰時,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只是單純為了海戰準備的。

70明斤的實心大鐵球近距離砸在蓋倫戰艦上,自然是完全扛不住的,越南人重金買來的荷蘭原裝貨,依然被貫穿了數層厚橡木裝甲,在船艙內碎木橫飛,紮死紮傷水手炮兵無數。

其中一些射角俯角過大的,或者穿透側壁後打在主甲板下表面、反彈跳彈的,甚至有順勢擊穿越南戰艦的水線以下裝甲,導致崩出大洞洶湧進水。

可惜到了這一步,任何人都沒法回頭了,鄭根只是聲嘶力竭呐喊,還讓人打旗語,要求部下和友軍死撐:

“頂住,不要怕!繼續給我跟鄭成功對轟!明軍遠航而返,彈藥肯定不多!他們轟不了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