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猜疑鏈會逼人先下手為強(第3/3頁)

六年之前,我們跟南邊的阮逆交戰時,不就是試圖以當時買的那兩條荷蘭蓋倫炮艦護航、在順化以南的日麗(今越南廣平省洞海縣)登陸,只可惜我們的荷蘭戰艦還是不夠多,沒能突破阮逆常年累積的葡萄牙艦隊,這才沒能把阮逆的順化府與後方切斷!

此番明人來襲,阮逆應該識大體顧大局,跟我們並肩作戰。如果把我們雙方久經戰陣的西洋戰艦聯合一處,共禦外侮,一定可以將鄭成功殲滅於海上!如此,逼得明軍依然不得不陸路進犯,遲早能被我軍拖死!便如當年殲滅朱棣之師一樣!”

鄭根這番話,倒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如今已是1660年代,荷蘭人的VOC在東南亞已經經營了大半個世紀,東南亞沿海政權,其實都有跟荷蘭人乃至此前葡萄牙人做武器貿易。

尤其是內部戰亂比較多的國家,為了互相競爭,在買槍炮方面更是不惜血本。

其實別說東南亞了,看看當初戰國後期的扶桑,就知道那些戰國大名為了“鐵炮、大筒”肯付出多大代價,甚至九州和西國大名肯為了多買火槍大炮,一個個改信切支丹,寧可不要神佛也要買洋槍。

大明這種政權,在當時絕對算是一個異類,主要是大明一直到萬歷末期,都沒什麽生死存亡的危機,自視甚高,也就不願意為了買洋槍洋炮而卑躬屈膝。

而越南這邊,鄭主阮主互相都打出狗腦子來了,這時候軍閥都是非常實用主義的,只要能提升戰鬥力的東西,管你是不是西洋蠻夷的,一律不惜血本狂買。

而越南狹長的國土、山地崎嶇的地形,更是導致他們比緬甸人更重視海軍,從1620年代開始,越南南北雙方就拼命進行戰艦軍備競賽,你買葡萄牙卡拉維爾戰艦我就買荷蘭蓋倫炮艦。

所以單論海軍,他們確實有資格看不起緬甸,覺得緬甸這些旱鴨子算什麽垃圾。鄭成功能欺負緬甸,不代表能欺負越南!

只要海戰勝利,明朝就滅亡不了越南!

然而,鄭柞終究比兒子成熟得多,他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

“遇到外敵,黎朝內部各派就能放下恩怨、一致對外”這種事情,他想都不敢想。

阮家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怎麽會跟他一起對抗鄭成功?就算出兵了,估計也是墻頭草隨時觀望,到了海戰大決戰的時候,也是讓鄭家艦隊先上,先蒙受損失,然後阮家艦隊試圖摘桃子撿便宜。

但眼下他也沒更好的辦法了,只能長嘆一聲:“先設法責以大義,把阮家穩住再說吧。阮家能不添亂就不錯了。

然後我軍要設法在明軍從緬甸抽身之前,先把高平、諒山的莫敬宇斬草除根!絕不能等明軍抽出手來後,再跟我越南的偽朝傀儡聯手!

反正明軍遲早會侵略我越南,等緬甸徹底完了之後,我們就錯過殊死一搏的良機了,不如先下手為強。

若能趁著鄭成功艦隊其中一部還被牽制在勃固時,就在這兒挑釁得手,讓明軍狂妄冒進,先以水師偏師貿然試圖登陸,然後我水師在海上將其殲滅,那麽就能各個擊破,在遭遇鄭成功本人之前,先斷其一臂。”

鄭柞的想法,倒也跟後世一戰時,德國公海艦隊司令萊因哈特·舍爾上將差不多。

舍爾在一戰時的海戰思想精髓,就是明知自己幹不過英國皇家艦隊的主力抱團,所以想下套引誘出幾個皇家海軍分兵的戰機,

各個擊破每次削弱英軍艦隊一部分,等此消彼長後再最終決戰。1916年的日德蘭大海戰,說到底就是一次失敗的誘敵殲滅戰,只可惜德國人的無線電加密實在太垃圾,計謀早就被英國人名牌了,才白演一場。

但不管怎麽說,舍爾的戰略思路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執行和情報泄密。

鄭柞如今也覺得,越南全國的海軍力量,也未必是鄭成功主力的對手,但如果能先隱藏實力示弱,然後陸上挑釁,勾引得明軍在主力不在時,就貿然讓海軍偏師先動手,說不定有機會各個殲滅。

把鄭成功的艦隊切割成兩部分,分兩次打完,鄭柞覺得好歹還是有一點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