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緬甸之戰-下(第2/4頁)

不過,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鄭成功的海軍給他打配合,這一世他在朝中的地位,注定是要被鄭成功壓一級的了。

……

謀劃既定,李定國也是果斷之人,最終選擇在十月初九這天,離開怒江沿岸的營寨,往西深入皎山山區,發動陸路攻勢。

因為要翻山,重型紅夷大炮都不能帶,所以只攜帶了自重在一千五百斤以下的新式鋼鑄騎兵炮,作為後續的攻堅火力。

而三千斤以上的重炮,就只能留在臘戌周邊的營寨用於防守後路了。

這樣的火力配屬,其實也是有較大風險的。因為如今的緬甸軍隊的火力,其實遠遠強於十幾年前的清軍。緬甸人已經跟葡萄牙、荷蘭人通商了四十年了,是有充足的歐洲原裝紅夷大炮可用的。

這就意味著,後續堅城攻防戰時,守城方的火炮重量,可能會比進攻方還重一倍以上,射程也會比進攻方的遠。如此一來,攻城炮兵陣地會完全處在守城火炮的覆蓋範圍內,如果不靠攻城營地的嚴密構築確保防炮,絕對會非常艱難。

不過李定國還是非常樂觀,他知道一切的困難,同時也是造成敵人麻痹大意松懈的誘因,只要用得好,奇襲就會更加成功。

……

果不其然,明軍從十月初九開始,嘗試翻越皎山,緬甸軍隊在此前大半個月的相持之後,果然陷入了再次松懈,還以為李定國會知道厲害,不敢翻越皎山找死。

但李定國偏偏就是做了他們覺得是找死的事情,結果莽白留在皎山東麓幾處外圍隘口營寨的緬軍,再次遭到了明軍集中優勢兵力的痛擊。

位於一線的皎月鎮營寨,大約三四千緬軍,被明軍在半天之內秒殺,畢竟明軍火槍比他們先進一個時代,進攻兵力也是皎月寨守軍的十倍之多,秒殺也是再合理不過了。

隨後明軍繼續快速推進,短短三天就打到了皎山南段山口的皎梅縣。

皎梅縣位於皎山主脊之上,是附近幾百裏區域內,皎山主脊地勢最低的點,也就最便於翻越,皎梅縣以東,明軍一路都是上坡,過了這個山口,往西就全是下山的路了。

因為此地的重要性,莽白平時就在皎梅縣駐紮有數萬兵力,而把其他部隊分散在各處別的隘口,以及後方的阿瓦城內——

莽白也不可能把十幾萬大軍都堆在山上,因為那樣長期相持軍糧補給太困難,所以主力平時只能放在平原河谷地區的大城市裏。只等摸清明軍主攻方向後,再往被攻擊的隘口增兵。

這一切,讓緬軍增援皎梅的行動顯得略微遲緩,而李定國也就抓住時機,經過兩日血戰後拿下了縣城。

明軍的戰術也是非常簡單粗暴,直接騎兵炮拉上來轟開縣城的城墻,然後步槍隊蜂擁而入,疊陣而前。

緬軍在當地的火槍隊數量不足,很快被壓制。

而其他使用弓箭的士兵雖然數量眾多,也能依托復雜地形輸出火力,可無奈他們的箭矢完全無法擊傷胸甲火槍兵的要害,哪怕是對輕甲防護的手足部位也只能造成皮外傷,最終形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緬甸軍隊跟印度軍隊有一點很像,那就是他們都不重視破甲的問題,只因熱帶作戰很少有人能穿得住厚厚的重甲,他們本地人為了圖涼快,很多甚至是只穿亞麻布衣就上陣了,這就導致破甲武器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守城的緬軍最終被明軍殲滅了足足兩萬多人,縣城裏的存糧也沒來得及燒毀,白白便宜了李定國。

而莽白從其他方向來的主力,直到皎梅縣被攻破後次日,才陸續從各個方向趕到,因為縣城已經丟了,他們只好在皎山谷道其他地勢相對較低的西坡隘口駐紮堵路,防止明軍再推進。

兩萬多部隊被滅,讓緬軍士氣愈發低落,莽白卻依然自信,親自巡視各軍,拼命給麾下將領鼓勁:

“不要擔心!李定國這是自己找死!雖然破了皎梅小縣,但他這是輕易離開怒江河谷,深入皎山之中,我們只要團團圍困,不出一兩個月,李定國必死!

這等密林之內,煙瘴橫行,北方人能活得下去?而且本王已經查問過突圍出來的皎梅守軍殘部了,聽他們說,明軍在攻城時只求速勝,打得很魯莽,損失也不小。

只是因為我軍箭矢不能破甲,才導致明軍大多是皮肉輕傷——但李定國太小看緬甸雨林裏皮肉輕傷的兇險程度了!這樣炎熱多雨的地方,那些皮肉傷的明軍士兵也會很快化膿而死的!清創包紮也救不回來!堅持住我軍必勝!”

在莽白的親自激勵下,緬軍將士們總算恢復了一點士氣,覺得這麽說也有道理。雖然又被李定國幹掉了兩萬多人,但畢竟是換取了把李定國從怒江江邊勾引到了皎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