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緬甸之戰-上(第2/3頁)

好在他爹也從沒指望他這一代再有什麽雄才大略。朱慈煜這輩子只要把“以沈易朱”的正統性扭轉站穩就好了,類似於歷史上其他“太宗文皇帝”的人設就夠了。

反正朱樹人自己可以好好養生,爭取活久一點。將來再想大明有個什麽全面發展的雄才大略皇帝,只好指望有個“好聖孫”了。

大明正常情況下,當然是要立嫡立長。但矯枉必須過正,朱慈煜這一代因為特殊情況落下了一部分人格短板,必須將來在他兒子這一代多扭轉回來一點。

朱樹人內心已經下了決定,將來他孫子這一代,必須搞個特例,立賢一次,好好讓一群孫子卷一卷,但是別太持久,最好盡快分出勝負,徹底敲定,然後讓其他人別再異想天開了。

卷沒問題,但不能搞得康熙那樣卷到老皇帝死才分出勝負,更不能以親情親疏、孫子是否孝敬親近父祖為衡量籌碼,說好了立賢就是立賢,不能弄成立愛。

而且要定好祖宗法度,僅此一次,下不為例,一切要在朱樹人生前搞定,並且踩好刹車。

何況,既然一開始就存了這方面的心思,朱樹人肯定會留好制度性的後手。比如他完全可以把“立嫡”和“立長”,在一開始設計階段就故意設計得會天然對立。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大明正在越來越先進的生化技術和醫學水平,結合傳統太醫的醫術,將來在給兒子挑選皇後的時候,強力插手幹涉。

把候選皇後的少女都集中起來體檢,專門挑個大概率不能生的女人,立為兒子的皇後。這樣,就能確保自己的兒子將來沒有第一自然血統的“嫡子”。

然後,再給兒子找一些有點才華也有點道德的女人做妃子,讓她們自然發展。到時候看一堆庶子裏面,誰人格和智力綜合素質最適合做皇帝,

然後以無後之名,把原來那個不育的皇後廢了,把要立為太子的那孩子的母親升為皇後,那就是事後人造的“嫡子”了,哪怕其他孩子比這個嫡子年長也沒鳥用。

如此一來,既確保了祖宗法度,又實現了一次矯枉過正的立憲,把大明皇帝的素質重新拉回正軌。

這一招,如果是皇帝親自徹底掌權的情況下,是很難使用的,因為皇帝的決策很容易受到自己感情的左右,他立誰為皇後傳位給誰,很容易因為他更偏愛哪個妃子而搖擺。

但誰讓大明現在是特殊時期呢,有了皇帝的生父生母都還活著,並且掌握實權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換個正牌兒媳婦,就完全不用考慮兒媳婦跟兒子的感情好不好的問題了,只要聖孫好就行。

……

扯得稍微有些長遠了,這一切暫時也還沒到緊迫的時候。不過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朱慈煜因為種種原因,有很強的自我證明欲望,年紀輕輕就好大喜功。

所以親政之後,他非常想要幹點大事,甚至在“大政奉還”儀式後短短兩三天,他就急吼吼趁著給父母請安的機會,向朱樹人提到了今年對緬、越用兵的事情。

朱樹人雖然奉還了攝政權,但他畢竟積威日久。他在日常禮儀上的待遇,絕不可能跟後世載灃見溥儀那麽弱勢,相比之下,反而是比多爾袞見福臨時還優待。

朱慈煜哪怕親政了,每天還要來早晚請安,私下稱呼朱樹人為“父王”(是王不是皇,這是底限)。

不過朱樹人的自稱依然是“孤”,朱慈煜也依然自稱“朕”,這一切都是亙古未有先例的,雖然奇葩,卻也實實在在發生了,不了解情況的外人,如果看到這一幕,肯定會覺得詭異。

父子敘禮過後,朱慈煜就懇求能不能早點安排對外用兵。

“父王,如今還在正月,隆冬剛過未久,能不能安排把前幾年緬、越拉攏土司、收容我大明叛軍余孽的舊賬翻出來算一算,趁著天氣不算太熱,對緬甸用兵吧?”

朱樹人對於兒子的迫切,決定適當踩踩刹車:“原本倒也不是不能考慮,朝廷早就做好計劃,小康五年就要動兵的。不過眼下,有兩個小變故,還是再拖半年吧。”

朱慈煜有些不甘心,謙卑請教:“不知是何變故?朕見識淺薄,請父王明示。”

朱樹人伸出幾根手指頭,一一掰算著分說:“首先,去年初冬,孤臨時決定把內務府生產的、生化所研發的滅鼠藥、消毒劑和其他一些戰略物資,拿去對英吉利做海外貿易了。

現在九州島那邊還在緊急加班加點生產,恢復庫存。這一變故,至少要拖半年三個月的產量,現在用兵風險太大,藥物儲備不足,李定國的兵馬很可能遭受不必要的額外非戰鬥減員。

其次,既然去年初冬已經拍板了,我們當時就沒有提前進行外交預熱。須知對外用兵,雖講究兵貴神速,出其不意,但也不能完全師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