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啊!大明!人類的希望!(第2/3頁)

但這不妨礙牛頓大受震撼,充分認識到大明的化學和醫藥衛生已經進步到了英國人難以理解的程度。

“我的上帝,這就是東方人對鼠疫的研究麽?他們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藥物緩解症狀的研究上了,還詳細到了各種傳播途徑的排查和預防切斷,還有專門的滅鼠毒藥和‘消毒’藥水——要是這些東西能早點傳回英國,去年的倫敦大瘟疫也不用死五六萬人了。”

牛頓不由自主發出這樣的感慨。

可別小看1665年的倫敦大瘟疫,這場瘟疫最後死了倫敦城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為期兩年半的時間裏,累計有近十萬人死了,而當時倫敦的總人口是四十萬。

因為任何瘟疫都是剛爆發的時候致死率比較高,所以在牛頓逃離倫敦時,第一年就死掉了五六萬。

牛頓感慨之余,想到那麽多老師和同學也死在瘟疫裏,不由涕淚縱橫,抓著那個江西商人求問:

“大明有這麽好的東西,為什麽就一直沒想到販賣去他國賺取大錢呢?就這些瘟疫防治藥物,若是能在大災之年賣到合適的地方,能活人無數不說,對大明也是有利的,絕對可以賺大錢。”

那江西商人也是無奈地兩手一攤:“這些東西,我們大明也是這一兩年剛開始量產的,還沒來得及賣呢。總要先自己儲備一些。攝政王說了,要先保障南京和蘇杭等地的公共衛生儲備。

你不知道吧,若是倒退幾年,我大明也是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的。只因如今天下太平了,新君登基四年,以休養生息改善民生為主。

攝政王追憶崇禎先帝,說當初崇禎先帝殉國、京城淪喪於流賊和韃虜之手,雖然原因眾多,但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崇禎十六年的京城鼠疫。

所以這幾年,攝政王給科學院撥了很多的款項,讓生化研究所先專注滅鼠藥、消毒藥和其他一些東西,說是要告慰崇禎先帝在天之靈,讓他知道甲申之變的悲劇絕不會再重演。”

那江西商人說到這話時,內心也是一股崇拜之心油然而生,看得出他們對朱樹人的崇拜敬仰絕對是發自肺腑,無有不服。

而事實上,“發明消毒藥和殺蟲滅鼠藥,是為了告慰先帝、防治大明內部再遭鼠疫禍害”這種說辭,當然只是朱樹人讓卞玉京透露的官方宣傳口徑罷了。

朱樹人的真正目的,當然是為了明年就即將開戰的對緬、越軍事行動。四年前的軍事會議上,大家就已經討論得很清楚,未來對東南亞的用兵,最大的障礙不是敵人的武力抵抗,而就是自然環境,是熱帶疾病和蛇蟲鼠蟻。

不過,為了顯示朝廷的仁政,朝廷不好說搞公共衛生科研攻關是為了打仗,才把已經死了二十年的崇禎拿出來當幌子使一使。

不明真相的普通群眾聽說後,都是覺得攝政王真是忠義遠過周公、諸葛,對國家有如此潑天大功,讓大明幽而復明,卻從無私心。

崇禎先帝都死了二十多年了,他還念著當初崇禎先帝拔擢他進入仕途的知遇之恩,把對方當年臨終前的人生遺憾不甘,一點點都補上。

甚至因為崇禎當年北京城被破是由於鼠疫,朱樹人就發下宏願要盡量攻克、遏制鼠疫再禍害人間,這是何等的高風亮節!忠貫日月!義薄雲天!

牛頓聽完這些事跡後,也是肅然起敬,暗忖:“我原先還當大明的攝政王殿下,必然是跟克倫威爾護國公一樣的狠人。沒想到世上竟有如此文武兼備,既能光復國家,又能仁政愛民的存在,那必然遠超護國公甚矣。”

不過感慨歸感慨,牛頓也分得清輕重緩急,他始終沒忘記此番來大明遊歷留學的首要目的。既然現在找到了一些大明方面對付鼠疫的辦法,特效消毒藥滅鼠藥,也該勸說萊辛·莫頓船長多采購一些,運回英國救人。

當天晚上,他就找到莫頓船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牛頓自己雖然有點小錢,能讀得起牛津大學,但是跟那些巨富海商還是不能比的。要進口砒酸氫納滅鼠藥和石炭酸、濃硫酸,他肯定出不起本錢。

估計這些藥物,在大明價錢也不會很便宜,畢竟是剛出現沒幾年的特效化學品。

莫頓船長聽了之後,也是有些猶豫。他正常進貨的絲綢瓷器茶葉已經裝貨裝得差不多了。最多再在港區有七八天的停留,本錢也大多拿來進貨了,留下的金銀不多。

“牛頓先生,你就別給我添麻煩了,我這次來,本來賺得就不多,你不知道,我七年沒來,大明這邊對我們歐洲貨的需求越發萎縮的。

七年前他們好歹還會買點我們最先進的火槍大炮借鑒一下,現在他們連借鑒都懶得借鑒了,我船上自衛的八門火炮,饒是我挑了歐洲最新最好的,結果人家還是看都不看一眼,說歐洲火器已經完全沒有學習價值了,只能繼續作為自衛火力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