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4頁)

大明有了北海道稻種和枯葉島黑麥後,要在黑龍江南岸種糧食其實是做得到的。

哪怕是黑龍江北岸,如果只是暮春到初秋過去、種一季大豆,那也是可以利用起來的,種水稻就不太可能了,因為實在太冷。

而之所以還沒開拓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黑龍江幹流流域,和松嫩平原之間缺乏直接的水網運輸溝通——黑龍江最終是從枯葉島北段對岸的韃靼海峽注入曰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交界處的,那地方大明的航海家原先倒也到過,但沒有勘探過航道。

如果把這條路徹底探明白,甚至在黑龍江入海口的位置建立港口城鎮,那麽大明將來對黑龍江流域的控制,才算是徹底穩固了。

否則二十年後雅克薩、尼布楚一系列麻煩來襲,就還得面對“對黑龍江流域的軍隊補給困難”的窘境。

朱樹人已經連黑龍江入海口的城鎮的名字都想好了,也不用折騰,就用歷史上清朝尼布楚之後用的名字“廟街”即可(歷史上廟街這個地名用到了1858年,幾年後因為一系列條約,改叫尼古拉耶夫斯克)

再把沿途航道其他要點占一下,剩下的都可以慢慢再說。

甚至就把當地城鎮建設為那種只有半年到八個月能住人、冬季和早春正月需要回稍稍南方的地區集中貓冬的也沒關系。或者就是在東北搞冬季集中取暖的“聯排戶型”,可以燒連通式煙道的炕。

反正大明目前的目的只是先占個坑,不求這些環境惡劣邊疆區為朝廷提供任何稅賦錢糧價值,能自己養活自己就行,什麽都不用上交。

甚至東北腹地的松嫩平原,好歹要求“黃得功過世後,就得正常為朝廷納稅”。而黑龍江幹流流域,朱樹人甚至可以允許再延長一代人。

等黃得功之後,再派一個他信得過的鎮將督撫過去,再特許他終生不對朝廷納稅,這樣最終就能再拖三十年。相信時間和發展最終能夠彌合一切技術困難。

……

涉及到新君登基後新政的江寧會議,最終持續了整整兩個多月,一直到小康元年七月,才算是徹底落下帷幕。

經過這次為大明未來二十年/三個七年計劃定基調的盛大會議後,朝中重臣和被壓了任務的主要邊將們,心裏也都踏實了不少,至少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也不用擔心朝廷朝令夕改。

時間過得很快,隨著七月的到來,會議精神和指示已經分發各地,戶部也已經討論出了攝政王殿下吩咐的“廢丁分籍”變法的初步實施草案,並且在應天府範圍內,今年就開始試點實施。

新政的具體改革內容,於七月初一在南京城內,以及城外各縣鎮鄉的申明亭同時張貼。給百姓們一個月的時間學習了解相關變化。也給戶曹的人做工農分籍登記一個緩沖時間。

等到一個月期滿,八月初一,朝廷開始征收夏糧稅賦的時候,這個新法就要正式實施了。中間這一個月的公示期,就是給百姓們到各縣戶曹重新造冊定籍的。

如果是放到偏遠外地,要在一個月的時間,給百姓的戶籍全部重新標注“工/農”,並且把農籍對應的田畝數核對分攤上去,當然是不可能的做到。

不過南京所在的應天府,畢竟是首善之區,境內各縣全部交通便利,魚米之鄉。

百姓識文斷字的比例也非常高,對政策的理解很快,也不需要胥吏下鄉各種多費口舌解釋,這一切工作做起來就比較快。

短短半個多月,各地的預備登記工作,就進行了七七八八。

……

朱樹人日理萬機,原本也沒空操心太多細節。不過新法是他親自力主的,偶爾也會過問幾句。

所以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趁著過節有閑暇,他就招來了應天府的人,讓他們把戶曹最新上報的統計工作進度,大致匯報一下。

攝政王關心的事兒,應天府當然要重視,所以由應天府尹孫嘉績親自眼巴巴到鄂王府匯報工作——這也是一個在大領導面前露臉的機會,凡是有心仕途之人,誰會白白放棄呢?

就好比後世職場上,哪怕平時具體工作不是部門經理幹的,但到大老板那兒匯報PPT的時候,部門經理肯定得精神抖擻。

這孫嘉績年紀也不小了,今年已五十好幾,他是崇禎十年的進士,比朱樹人這個崇禎十三年科的還早一屆。

歷史上這人才幹名聲不顯,但氣節還不錯,清軍打到江南時,他原本是跟著魯王政權抗清,最後兵敗傷病憂憤而亡。如今也算是因為蝴蝶效應,多活了十幾年,漸漸爬到如今位置。

別看應天府尹只是一個府級官員,但那畢竟是京城的地方官,放到外頭給個巡撫都未必能換。

朱樹人召見之後,先簡單問了孫嘉績“工農分籍”的登記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