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麽防官渡之戰(第3/4頁)

但是到了明清戰爭,疊加了歷史上明末連續二三十年的天災,大明人口最低谷時跌到過四千萬,如今雖有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最低谷時也只剩五千多萬,現在回復和平數年,才爬回六千萬。

而扶桑這邊,戰國結束後的第一個五十年,人口恢復是最快的。戰國末七八百萬人,到幕末四千萬、一戰時七千萬。

江戶時代兩百六十年,至少一大半的人口增長,就是剛剛回復和平後的最初半個世紀完成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死的時候,人口統計大約是兩千兩百萬,現在德川家綱沒統計過,估計在兩千四百萬左右,已經是戰國末的三倍了。

大明六千萬,扶桑兩千四,扶桑的人口,如今實打實是大明的四成!所以光拼人口,確實是不該小覷扶桑的。

這也是為什麽朱樹人沒想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要對一個相當於大明四成人口的民族直接發動總體戰,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現在扶桑人連敗,卻還不想認慫,又意識到武器代差太嚴重,那就只能堆人命爆兵了。不試一把他們是不會心服口服的。

只有真正全方位碾壓打疼,才能讓他們跟後世臣服米國爸爸那樣乖乖認慫。

東北三藩加上周邊被裹挾的仆從,還是有四百萬石以上石高的,主要是仙台藩比較大,再加一部分江戶幕府的直接支援。

扶桑人很快組織起了一支規模十倍於蝦夷守軍、二十倍於弘前藩守軍的戰力,也就是大約七八萬人,還有無數可以隨時擴大抓壯丁的後備農兵,來跟張名振的區區一萬多明軍水陸兵交戰。

而張名振此前一直留著蝦夷島上的函館城沒有攻破,只是圍而不打,為的就是勾引扶桑人增援。現在增援已經陸續抵達、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那麽誘餌也就沒必要留著了。

三月二十二日,張名振登陸作戰後第二十天,明軍突然發動強攻,把函館城徹底攻破,城內一萬三千日軍全部被擊潰,數千人直接陣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

突圍的函館殘兵懼怕明軍,只好往北燒殺擄掠,進入蝦夷人的地盤求生。這有惹起了蝦夷人的仇恨,跟那些扶桑殘兵互相絞肉殘殺,戰火進一步蔓延到了蝦夷島南部津輕半島的扶桑族人、和北部廣大地區蝦夷族人的大規模仇殺,人口消耗何止數萬。

而事實上,哪怕沒有明軍來吊民伐罪,歷史上蝦夷人到1669年的時候,也會在族長相庫相郢的帶領下,發動一場持續數年的起義,扶桑史書稱之為“寬文蝦夷蜂起”。

現在不過是讓蝦夷人對扶桑人的不滿提前數年爆發起來。明軍只要隔斷扶桑本州島的援軍來蝦夷平叛,那麽光任由松前藩的扶桑族和海量蝦夷人自相仇殺,松前藩的平民就抵抗不住。

整個蝦夷島當時大約有不到二十萬扶桑族人口,蝦夷人卻多達五六十萬,人口比例至少是三倍以上。

張名振把扶桑人在蝦夷島的統治徹底摧毀後,就任由蝦夷平民和扶桑平民自行吃雞自己卷,他則能集中全部明軍,總計一萬兩千多人,到大浦城周邊跟扶桑三藩聯軍相持。

扶桑三藩聯軍在集結完兵力後,就對大浦城發動了幾次強攻。

張名振沒有一開始就暴露全部火力,而是藏著掖著,好多勾引扶桑人投入,多殺點人消耗點人命。

扶桑人果然如驚濤駭浪一樣撞死在築壘地帶,被射殺達數千上萬。

兩次慘敗後,扶桑聯軍終於吸取教訓,只能改為圍而不攻,指望靠明軍渡海作戰、軍糧補給不上,最後自行被圍困餓得削弱。

與此同時,隨著戰事相持進入四月份,東北三藩還一再懇求江戶的幕府嫡系部隊再派更多援軍來,尤其是要運糧到東北前線。

畢竟拉起七八萬作戰部隊和更多預備壯丁,需要的糧食實在是天文海量。此前扶桑歷史上只有關原合戰、大阪之戰、渡海征韓有過這種規模的後勤糧草調度。

江戶幕府對於前線要求的糧草,只能是竭盡所能提供,但同時表示援軍是真沒有了,只能讓他們就地抓壯丁解決。

東北三藩莫名其妙,最後才知道是因為扶桑幕府敢於反抗大明的合理要求,導致九州那邊鄭成功也打進來了。幕府要派遣援軍去九州方向,東北這兒只好讓當地大名自行解決,幕府只能給錢糧彈藥不能給兵。

……

確認戰役進入了相持階段,扶桑聯軍想靠前線屯糧、持久圍困耗死渡海而來的明軍。張名振當然有辦法破局。

他此前一直藏著掖著,不暴露明軍的騎兵炮戰力,不就是等的這一刻麽?

所以,他一邊不動聲色繼續收城,一邊卻派出細作徐徐圖之打探敵情,摸清扶桑聯軍的屯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