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3頁)

這樣航行期間剛好可以利用一下西伯利亞寒流西北風的末期,又避開了冬季寒潮大風最酷烈的時候。

同時,太平洋上夏秋之交是會有好幾個月台風季的,那也是必須避開的時段,否則就跟忽必烈一樣遭遇“神風護國”了。

大明現在的決策層,是充分掌握天文、地理、氣象的,怎麽可能跟幾百年前愚昧的蒙古人那樣踩坑。

每一種有利的氣候,大明都已經在決策階段盡量利用了,每一種不利氣候,也在開戰前設計避開,可謂決勝於廟算。

由於開戰之前,大明是先禮後兵、提前進行過外交交涉的,所以攻擊的突然性倒是不強。

蝦夷島上的大名、松前藩第四代藩主松前氏廣在明軍來襲前,就已經組織了戰船隊在津輕半島周邊海域巡邏,出於對巡邏密度不足的擔心,甚至還征用了一部分漁船,勒令漁民及時報信。

除此之外,德川幕府也提前警告本州東北地區的幾家親藩大名、實權大名,提前出兵戒備,一旦蝦夷有事,就要聲援松前藩,至少要防止戰火燒到本州島北端。

所以仙台藩第三代藩主伊達綱宗、會津藩藩主保科正之、米澤藩主上杉綱勝等,也都集結了不少兵力戒備。

玩過《信長野望》或者《太閣立志傳》的都知道,伊達家在戰國末期,就是扶桑的“東北王”,仙台城也是扶桑東北部重鎮,後世魯迅先生都在那兒讀過書。

而會津藩雖然實力上是後起之秀,但在忠於幕府方面卻是急先鋒,屬於“哪怕窮但也舍得出力”那一類。

誰讓會津藩如今的藩主保科正之,論血緣還是當今幕府將軍的親叔叔呢,是二代將軍時將他過繼出去繼承的會津藩。

當今幕府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才剛剛二十歲出頭,前幾年他父親三代目將軍德川家光死的時候,還曾托孤給同父異母的弟弟保科正之,所以保科正之還多了一層幕府托孤重臣的身份。

因此會津藩歷史上一直是江戶幕府最鐵的親藩大名,到後來幕末明治維新時期,會津藩依然是幕府死忠,堅持抵抗到了最後。

這些情報在大明方面原本沒人了解太多。但有了鄭成功和他弟弟的刺探,加上朱樹人是了解歷史的,知道會津藩的死硬,

所以早在張名振出發之前,朱樹人就曾召見他面授機宜,讓他做好“一旦大明進攻蝦夷松前藩,會津藩也會拼死來援”的心理準備。

……

計劃充分、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張名振的艦隊,在三月初二這天,不出意外被蝦夷土皇帝松前氏廣麾下的巡邏船隊發現了。

誰讓張名振一開始就沒打算躲呢,他就是直奔著去松前町港登陸的,嫌棄其他海灘要麽是淺灘過多、大船沒法靠岸,要麽是懸崖峭壁,上岸後不好機動。

當時蝦夷島上,松前藩一共就三座城池,實際上只控制了蝦夷朝向本州的津輕半島,其余蝦夷島上七八成的面積,都是蝦夷土著的控制區。

除了松前町是港口外,另外還有函館城、蠣崎城兩座小城。

至於後世北海道的核心城市劄幌,如今還是蝦夷野人的漁村呢,根本沒有開化統治,那地方要到兩百年後明治維新才建立行政體系。

說白了,江戶時期的蝦夷大名,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在蝦夷島最靠近本州島的位置的貿易據點而已,外加一些配套設施。相當於大明那邊的張家口等晉商據點,負責跟蠻夷進出口。

松前氏廣聽說明軍來襲,一開始反應頗為吃驚,沒想到張名振這麽直來直去,便質問負責松前町港藩士下屬:

“明軍有多少兵馬?怎麽敢直接在港口登陸的?他不怕被我軍的炮台阻擊麽?松前町港可是有足足八門‘國崩’重炮,還是松前藩前日奉幕府之命送來的!”

那負責松前港的藩士也是灰頭土臉,顯然是吃了敗仗逃回來的,直接喪氣回話:“明軍戰船重炮極多!咱攢了那麽久的八門大炮,全部被明軍艦炮炮擊摧毀了!主公的四郎帶兵守港,連同三百武士、一千五百農兵,半日便被明軍全殲了!屬下冒死突圍,才得回來報信!”

松前氏廣頓時如被一盆冰水澆頭。

他沒想到自己居然成了井底之蛙,精心準備的反登陸兵力,居然半天之內被明軍正面強行搶灘殲滅了。

要知道松前藩在江戶幕府分封之初,被認定為只需按照一萬石的石高承擔大名義務。也就是說德川家認定蝦夷島過於寒冷蠻荒,沒法種植太多水稻,所以認定全島的糧食稅收只有一萬石。

當然,這個數字實際上是有極大瞞報的,當時蝦夷島上的扶桑人納稅農產區,就能提供二十多萬石一年的稅收,如今距離分封過去了半個世紀,經過持續繁衍開發,全島石高已經提高到五十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