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4頁)

一番清洗之後,當地剩下的百姓全部投靠了大明。

僅僅三天之後,十月十二,金州衛中所、前所,也就是後世的旅順,同樣被明軍攻破。直到此刻,清軍從盛京方向都還沒派來援軍呢。

拿下金州衛全境後,這次明軍倒是沒打算跟寧遠那樣擄掠一空就放棄,反而選擇了紮紮實實住下來了。

如果倒退十幾年,要在登萊對岸隔海留一個與遼東半島腹地陸路相連的據點,那絕對是不敢想的。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朱樹人治下的大明海軍力量比崇禎年間強大了何止十倍,在山東半島尖端和遼東半島尖端之間維持住一條常年的海上補給線,對大明來說輕輕松松。清軍水師如果敢來騷擾,那就是絕對的找死。

盛京偽朝在無能狂怒了一個多月、兩次試探性救援都被擊退後,倒也乖覺,直接放棄了金州衛,任由明軍在半島尖端肆虐。

而明軍得了這麽一個在後世都著稱的天然良港,對於大明水師後續的補給、調度、策應,自然是如虎添翼。

張煌言上書諫言,請朱樹人撥款把金州衛要塞化,並且好好進行港口建設,以便於將來徹底掃除韃虜的大計。

朱樹人得報後,也對表哥的眼光深為贊同,在南京朝廷內部象征性討論了一下,最後就用隆武帝的名義下了詔書——

未來幾年,也不用北方六省出錢糧,就靠江南的財政支持,海路運送武器錢糧,北方只需要提供一些建築材料,負責把金州衛要塞化。

該造棱堡造棱堡,該修深水港口就修港口,一樣都不能少。物資反正可以海運,運輸成本很低,建設開支也就完全可控。

而且朱樹人看過地圖之後,發現明朝地圖上的金州衛位置,跟後世的大連港也不是完全重合,後世的大連如今還只是一個漁村一樣的存在。

於是他大筆一揮,直接提升了當地的行政級別,在大明遼省設置了“大連府”,算是作為大明新光復的遼省局部地區的治所、省城。

主要是遼東其他地方還在韃子手上,大明收復的一共也就那麽一個地方,當然只能用這裏當省城了。

未來能打下盛京,再把遼東的省城遷到沈陽也不遲,這些都是可以再議的。

擁有了在遼東半島上的第一座州府城級落腳點後,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明終於可以重設已經廢棄了多年的“遼東巡撫”職位了。

大明之前在崇禎年間,一直是有保留遼東巡撫這個官的,哪怕遼東的地盤事實上已經丟光了,也會繼續設遼東巡撫,並且把駐地設在山海關內。

當年吳三桂開關之前,就有遼薊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等人,原本理論上能掣肘吳三桂。只可惜後來王永吉、黎玉田也都當了貳臣。

如今,在空置了六七年之後,大明終於可以重設遼東巡撫。朱樹人也在南京朝廷內部遴選了一番,想先看看有沒有誰自告奮勇去的。

誰知,南京朝廷中大部分廢物點心,聽說遼東巡撫的轄區事實上只有一個金州衛,還是兵荒馬亂剛剛打下來的、還孤懸海外被韃子包圍,不知道一旦開戰能不能及時得到後方增援……

最後竟一個級別夠、又主動肯去當的文官都找不到。

其他願意為國分憂的有識之士,要麽是官職太高,要麽是太低,所以不太合適——比如史可法這樣的忠義之士,當然是不怕為國效力以身犯險的,但他都內閣首輔了怎麽可能去那種破地方。

朱樹人擠兌了一番那些膽怯的廢物點心,最後也就破格提拔年輕人去當巡撫。

一開始他提出,直接讓張名振兼任遼東巡撫!

但這事兒太過於違反大明祖制,大明都兩百七八十年文武分家了,武將地位低下,哪有讓總兵、將軍出身的人當巡撫的道理?

這個提議自然是因為過於驚世駭俗,被無數懦弱文官苦勸。

好在朱樹人一開始也沒打算非要提拔張名振兼文官,投石問路嚇住守舊派後,他就拋出了第二個人選,讓鄭成功當遼東巡撫。

鄭成功也有絕對的海軍實力,而且鄭芝龍已經死了三年多了,鄭成功孝也服完了,鄭家的實力完全被他一個人掌握了。鄭成功當上遼東巡撫後,還怕鄭家的海上力量不肯竭盡全力?

這個人事提議一提出,最初也是有不少人下意識想反對。而理由自然也是鄭成功的級別稍微低了一點點——鄭成功多年前就已經是戶部的郎中級別官員,後來歷次積功升遷,如今倒也有侍郎層面的履歷,按說要外放巡撫,也就最多差半級。

但反對鄭成功的主要理由,還是他的年齡太輕,做官資歷年限太短。鄭成功基本上就是崇禎末年才剛剛踏入仕途的新人,而且當時才十六七歲就做官了。而快速升遷,主要是隆武年間這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