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2/4頁)

也就是說,從十月份開始的三個月時間裏,豪格丟掉了二十萬人馬,其中三萬滿人,兩萬蒙古人,還有十五萬漢人武裝。

一個軍事政權到了最後臨近崩盤的時候,削弱起來就是那麽迅捷,如同雪崩。

……

漢人綠營雖然最終被豪格全部送掉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綠營還是很好地完成了拖延時間的任務。

畢竟就算是十萬頭豬讓明軍抓,也要抓很久。這些綠營也是人心參差不齊,無法做到幾萬人整齊劃一成建制投降,都是被打崩後零零散散各自投降,加起來可不得拖住明軍十天半個月的。

再加上明軍要逐次進攻、收復河北各縣,每一處統治重建時,都會亂一把,有無數土匪山賊流寇冒出來,很多就是潰散後各自求生的原綠營舊部。

部分城池也還有清軍死硬固守,需要花點時間攻克。

所以明軍的推進會非常慢,需要穩紮穩打肅清後方和側翼,注定無法在隆武五年年底前趕到北京了。

臘月十七,明軍克巨鹿,臘月二十五,克冀縣,臘月二十九,克衡水。

就在這種紛亂的局面下,歷史的車輪終於悄然轉入了隆武六年正月。

正月上旬,明軍分進合擊,開始蠶食保定、河間二府,這已經是跟北京所在的順天府接壤的兩座州府了。

按照明軍的推進速度,最快可以在保定城內過隆武六年的元宵節,最晚也可以確保在正月下旬克服這兩座府城。

與此同時,海路的鎮海侯張名振,也多路開花,又開辟了一處戰場。在元宵節前幾天,在天津衛武裝登錄,先攻下大沽口,隨後直撲天津三衛。

看到各路明軍形勢都一片大好,在後方統籌全局的朱樹人,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樹立威望的機會。此前內黃縣、巨鹿縣的兩場決戰,他沒有親自參與指揮。

但最後北京的攻城戰,以及入城式,他肯定是要親自參加的,以免屬下將領功高震主。

這也是為了保護手下人,得一份君臣相得的長遠富貴。

所以從隆武六年的正月初三,在大名縣過完新年後,朱樹人就再次親自帶領親衛北上巡視督師。於元宵節抵達了保定府,並趕上了親自督戰保定城的攻城戰。

明軍士氣如虹,重炮猬集,百炮齊鳴之下,估計保定城也撐不了幾天。

……

明軍迅猛推進的同時,於前一年年底匆匆趕回北京城的豪格,這個新年卻是過得無比煎熬。

偏偏他還得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一些注定會“喪權辱國”的決定。

比如,放棄北京。

仗打到了這一步,不光豪格心裏清楚,其實其他滿清高層也都清楚,北京肯定是沒法守的,守了也沒意義,只會讓數萬滿人精銳被明軍甕中捉鱉全部殺光,還不如逃到大草原或者白山黑水密林中,以圖存續。

但放棄北京的決策讓誰來做呢?

豪格原本是打算回北京後,就把一直拖而未決的奸後布木布泰處置掉的,但如今他卻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如果處置了奸後布木布泰,卻不廢掉小皇帝福臨、由他登基,那麽他肯定要擔心皇帝是否會隨時引爆,為了殺母之仇找他麻煩。

但是,要是弄掉了小皇帝,他豪格登基之後,第一個命令就是放棄北京,出關逃亡,那他的統治威望也就徹底淪喪了。

思前想後,豪格只能再次找來漢官代表洪承疇,讓他想個辦法——說來這洪承疇也是命大,在內黃之戰前夕,他給張煌言通風報信,居然時隔一個月後,還沒穿幫,豪格也不知道是他和祖大壽泄露的軍機,現在還在找洪承疇問計。

洪承疇也是度日如年,這種隨時有可能穿幫被殺的日子,他是一點都不想過了,被豪格問到,他就隨便破罐子破摔地籌劃:

不如且留小皇帝,下達放棄北京的旨意,等到了關外,再徐徐圖之。

豪格想來想去,也沒更好的辦法,就逮著洪承疇問了最後一個重點:“多爾袞在世時,沒能幫著大清固守疆土,孤攝政以來,一樣沒能做到。如今還憑什麽讓大軍在撤出關外的時候,依然對孤的號令唯命是從?”

洪承疇沉默,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豪格便自說自話:“既然北京城都要放棄了,孤下令允許滿人縱兵大掠,人人得一注富貴,八旗子弟能不能對孤死心塌地?至少死心塌地一年半載也好。”

洪承疇大驚:“王爺……這北京城內,還有數十萬生靈,都是衣冠人士,而且當初我大清王師抵達時,北京士庶皆未抵抗,乃是心悅誠服歸順的,豈能……這是要徹底失盡天下民心的啊!”

豪格:“汝莫非也有二心了?失天下漢人民心又如何,孤本來就要徹底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