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下(第3/4頁)

最後林林總總全加起來,明軍騎兵各部全加起來,總傷亡竟有八千余人之多。步兵部隊的總傷亡人數,更是達到了兩三萬。

最終統計,直接戰死七千六百余人,重傷後當天不治就有四千多,其余輕重傷員一萬九千人。

清軍方面,蒙軍旗的五個旗,四萬騎兵,被殲滅了半數以上,因為明軍打掃戰場會處決傷員,所以傷亡比極高,最終斬獲首級就達到了一萬九千級,絕大多數都是被斬殺在明軍大營內和漳水兩岸的一線戰場。

算上傷員,參戰的蒙古五旗,至少失去了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這也是豪格撤退時優先賣蒙古人、保滿人的結果。

考慮到豪格如今跟蒙古血統的太後勢成水火,而豪格本人的生母,當年是出自海西女真的烏拉那拉氏。經此一戰後,豪格這樣賣蒙古隊友,蒙古人怕是直接就要跳船跟清國決裂了。

所以此戰殲滅那麽多蒙古騎兵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兩萬多的殺傷,更在於徹底激化了滿蒙之間的內部矛盾。剩下的蒙古兵就算逃回去,估計也未必再會為豪格賣命。

將來大明追擊清國殘余勢力的過程中,蒙古人很可能會暫時明哲保身,這就給了大明各個擊破的時間差窗口期,對大明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蒙古之外,清軍中的漢軍旗和綠營損失自然更慘。他們雖然在攻堅時是最後派上來的,可敗退時也被丟下斷後。

雙方最後發生了紀委血腥的逐次清剿,半數以上漢軍旗包衣奴才都為主子戰死了,倒是綠營出現了不少崩潰投降。

但不管戰死還是投降,五萬參戰的清國漢人武裝,至少被滅了四萬之多,投降俘虜接近兩萬,其他都是死了的。

最後的滿人騎兵,今日之戰一共有六個旗參戰,兩白旗自然是因為跟隨多爾袞、多鐸,最不受待見,又被指派了一開始最危險的先鋒任務,最後也是在血腥絞肉中傷亡最慘,兩旗均傷亡過半。

另外四個旗,略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在豪格撤兵時成功保住了建制退了回去。

再加上野戰炮兵部隊的徹底團滅,這一整天的大決戰,清軍總計被殲滅了近十萬之眾,其中兩三萬是被俘,七八萬是死傷,卻只換來了明軍三萬人的死傷。

雙方交換比在一比二點五左右,不得不說明軍打得還是很漂亮的,雖說是占據了情報優勢、武器優勢,還設計誘導了敵人來攻堅。

不過,明軍也有損失相對慘重的地方,那就是戰場畢竟被拖到了內黃大營內,加上戰鬥開始前的準備時間很倉促,來不及轉運糧食,所以營地和存糧都遭到了極大破壞。

營壘建築絕大部分被炮擊和縱火摧毀,基礎設施損失非常嚴重,需要整個重新蓋過。

戰後張煌言讓各部統計存糧損失,按照上報估計有四成的大軍過冬存糧在戰亂中被燒,也是一筆巨額的財產損失。

這就好比袁紹軍在烏巢跟曹操決戰,就算改變歷史把曹操打崩,烏巢大營的存糧損失肯定是不會小的。

當然,張煌言也知道,下面統計上來的過火糧食數量,可能有水分。說不定一線打掃戰場的將士們,會把稍微過火烤焦、並未徹底燒毀的,或者是糧倉倒塌溢散的糧食,都統計為“完全損失”。

但張煌言也不打算追究這些問題,剛剛驚天血戰了一場,死傷了三萬人,這種滅國程度的血戰,還不許將士們多貪幾口軍糧?

只要仗打贏了,多發點酒肉錢糧就當是勞軍了,這時候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是跟崇禎那樣較真,說不定反而會出事。

張煌言就連夜下達了指示:“損失就完全按下面上報的處置便是了,不過那些沒有徹底焚毀的糧食,也別浪費了!那只是賬面上不存在了,能吃就給將士們加餐!尤其那些稍微烤焦一點的,只要沒黑,都是可以吃的!”

下面的人也知道總督大人是懂行的,立刻表示不會過分。於是當天晚上,血戰餓了一天的明軍將士們,大多都是鍋巴炒米炒面管夠,這幾天優先吃被大火烤壞的糧食,不限量。

……

因為營壘和屯糧的損失,加上那麽多傷員需要處置,張煌言自然也沒有立刻發起反擊追擊的能力。雙方都需要舔舐傷口。

張煌言一邊下令黃得功暫時接替受傷需要拉回去休養的曹變蛟,讓黃得功和朱文禎統領全部騎兵部隊,盯住豪格。

另一邊,則飛速給南京朝廷,以及還在開封的朱樹人報捷,給朱樹人的奏報裏,還強調了一下大戰的損失,懇請再加急額外撥發一些物資來,尤其是要補充夠三十萬大軍吃一個半月的軍糧,補足這場大決戰造成的損失。

朱樹人看後,同樣沒想查賬,直接豪爽地照單全發,哪怕漳水已經封凍,要從開封直接陸路運到濮陽,也得滿足軍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