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麽,而你又幹了什麽(第4/4頁)

笛卡爾有這疑問,完全不奇怪,誰讓古人缺乏遺傳學知識,不知道做對照組實驗,進行雜交育種、一代代優中選優呢。

朱樹人卻是有這方面的思想的,他雖然沒法搞什麽三系法雜交水稻,沒法做那些復雜的生物育種實驗。

但找來各種性狀差異巨大的亞種、然後胡亂雜交、多做實驗、分組對比、選出優良基因後留種,這種事兒他卻很擅長規劃,而且只要砸錢砸時間,做好數據記錄即可了。

這種優種育種實驗,做不到現代雜交水稻那麽逆天的增產,但花個十年八年,讓大明農作物種子的產量提高那麽一成兩成,

或者是防某些病蟲害,防水防風防倒伏,或者是抗旱性提升根系發達一些,卻是有可能做到的。

被笛卡爾問及,朱樹人也就驕傲地宣布:“笛卡爾先生,我們大明有一句古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看來你的擅長,並不在博物學。

天生萬物,都有良種劣種。優勝劣汰,篩選精進,是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的。本王著力於投資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才三四年,卻已略有小成。

在南京植物園的試驗田裏,水稻的根系強度已經能比民間自然生長的品種,強大數成,可以跟抗旱,也不易倒伏。

小麥也選出了一兩種能抗特定蟲害的品種,畝產也能略增產一成。這些研究假以時日,都是澤被天下蒼生的,非你可知也。”

笛卡爾被這麽一說,不由悠然神往,世上竟然能有君主,想辦法主持農業研究,讓天下畝產提升那麽一兩成,或者是多抗幾種災害,這簡直聞所未聞啊。

慚愧之余,笛卡爾愈發堅定決心要好好幹,因為他已經確信,為朱樹人出力,絕對是可以名留青史,將來為東西方所有文字的史料所歌頌。

誰不想永垂不朽。

臨了,笛卡爾還有一點擔心,就又追問:“那敢問殿下,我大明在數學和物理研究領域,有沒有什麽優渥的研究條件呢?我的意思就是,諸如生物學學者能用到的動植物園、博物院之類設施支持。”

朱樹人想了想:“數學不是有紙筆規尺便行了?再給算學家高俸祿,讓他衣食無憂即可。至於物理,還真有一些設施——

過幾天你回南京城,自己看看便是,孤在紫金山上,修了天文台,也修了氣象台。一個是觀星修正歷法、印證物理的,用到了比你們歐洲人四十年前發明的伽利略望遠鏡更精密的鏡子。

至於氣象台,也是為了助於大家理解物候、天時變化規律的。本王發現,最近二十余年來,天時屢屢不正,天氣也都比古時寒冷。百姓以古代流傳下的二十四節氣與古之農諺指導生產,多已耽誤農時,效果不好。

天氣寒冷少雨時,按古法按時下種,往往早了,應該延後等更暖和濕潤。收獲時,往往也有這樣的問題,有時如果有條件,灌漿不充分,就該多等幾日。

這一切,只因以往對天氣物候的感知過於籠統。孤讓人以水半凝為冰為零度,以水沸為氣為一百度,等分百份為刻度,以載四時物候。

將來不光在南京要設氣象站,還要在各省都設,搜集天下各省各月冷暖,精確到度,長年累月,形成歷史數據後,方能根據具體某一年的冷暖與歷史的對比,指導農時,讓官員勸農時略加微調。

這也是澤被天下蒼生的研究,裏面很多設備,你要研究物理學中的熱學,也可以用到——如何,是不是很想立刻為本王效力?”

朱樹人也不用畫大餅,只是把他這兩年在南京城周邊新建的很多物理研究的小設施小成果拿出來,如實描述一番,就讓笛卡爾羨慕得流口水了。

比伽利略望遠鏡更先進一代的新式望遠鏡!還有精確的水銀溫度計!物理和算學的基礎研究,絕對可以進一大步。

笛卡爾徹底決定好好為朱樹人賣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