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豪格弑叔多爾袞(第4/5頁)

到了這個關頭,濟爾哈朗他們也都知道,豪格和多爾袞之間是不死不休了。

現在最怕的是雙方相持住,變得曠日持久,因為只要曠日持久,清軍就會嚴重內耗,把僅剩的滿人兵力消耗殆盡。

而只有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讓多爾袞和豪格盡快分出勝負,兩人當中趕快死掉一個,對他大清的整體局面才是最好的。

生死關頭,濟爾哈朗私下裏找豪格確認了一個問題:

“肅親王!當初你心中有委屈,你也有大功於國,這都不假!但你不該在這時候內訌,如果你跟睿親王兩敗俱傷,南蠻子再殺過來!渡過黃河北伐,損失的終究是我大清!”

這時候,豪格終於攤牌,跟濟爾哈朗暗示:他有把握,只要多爾袞死了,明朝就一定跟大清保持數年的和平!不再北伐!

聽到這個消息時,濟爾哈朗內心升起一股寒意:“你當了滿奸?你跟朱樹人私下議和談條件了?”

對於這種指控,豪格當然不能承認,不然他不就成賣國賊了嘛?

所以他不能透露絲毫密約,只是拍胸脯保證:“我當然沒有賣國求和!但我就是有這個把握!反正鄭親王您很清楚,眼下我和多爾袞之間,越快死一個,對我大清越有利!

如果你不信我,我死了,多爾袞活著,明朝永遠不可能跟他恢復和平,哪怕只有幾年!

但如果是多爾袞死,至少還有機會!當年殺入山海關,是多爾袞的決策!他死了,明人也有個台階下!不敢求長久和平,但喘息數年肯定還是做得到的!”

濟爾哈朗默然,不得不承認豪格說的是對的。

豪格確實有說謊的風險,也有暗中秘密談判的風險,但他至少還有真帶來和平喘息、保住一定既得利益的機會。

而如果讓多爾袞繼續執政,那這方面的機會就一絲都不剩了。因為多爾袞的掌權基礎就是建立在激進派的底子上的,如果不是他能為大清做大蛋糕,誰會允許他的權勢蒸蒸日上?他的統治合法性來源就是擴張!

基於這樣的分析,滿八旗的勢力,最終徹底倒向了豪格。

大家都覺得,豪格本就是先帝長子,當年就很有正統性,多爾袞幹得這麽稀爛,支持豪格也沒問題,而且豪格都說了,不會傷害陛下,大家還是忠臣!

隆武四年臘月,南明朝廷持續一年的緩攻、慢性施壓方略,終於迎來了“急之則強敵各部必然抱團,緩之則自相圖害”的效果。

北京城中,發生了異常慘烈但還算短促的火並。

其底層邏輯,與當年“曹操不征二袁,則公孫康自會殺二袁以首級來獻”幾乎一模一樣。

留在北京周邊的滿八旗軍隊大部,跟極少數多爾袞的心腹死硬嫡系,以及北京城周邊忠於多爾袞的綠營,發生了一場內戰。

伴隨著內戰的,還有對皇城、宮城的攻防爭奪。一時間伏屍成千上萬,把紫禁城內殺得到處屍體枕籍、鋪地的青磚條石全部被血洗浸染。皇宮侍衛和宦官、宮女也被殺戮慘重,殃及池魚。

最終豪格的六旗軍隊殺進皇宮時,多爾袞本人都已渾身浴血,帶著最後的親兵在抵抗。

豪格依然派出了麾下頭號勇將鰲拜,在亂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由鰲拜親手格斃多爾袞。

但站在一個全國性的高度來看這一問題,這場內戰已經很克制了。

至少只在北京城內及周邊廝殺,沒波及到他大清控制的四個省的其他地區。

而且內訌在短短幾天就結束了,以至於敵國都沒來得及做出任何反應。直到火並結束,大明那邊還沒得到消息呢。

最終結果,滿人的八旗精銳部隊,又有六千余人,在內戰中喪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多爾袞的鐵杆,雙方死者基本五五開吧——多爾袞執政多年,哪怕再失滿八旗人心,也總能挑出幾千人肯跟他走到底的。

滿人受到殃及的平民,以及預備役人員,還有逆档的家屬,也有數倍之多。加上後續的清算,總計被殺被流放者約一萬三千余人。

最終士兵加平民婦孺,總計人口損失約一萬九千。

漢人組成的綠營部隊、漢軍旗,在內戰中戰死傷殘逃亡,總計損失也超過了兩萬人的規模。京城無辜平民死傷更是無算。

內戰結束之後,豪格總算奪取了頭號攝政王的地位,濟爾哈朗的權力和利益也得到了保證,其他滿人守舊派權貴,只要不是鐵杆阿附多爾袞的,也都沒有損失,甚至還能參與分贓。

但多爾袞的鐵杆黨羽的利益,當然會被作為戰利品,拿出來瓜分。死於清洗的人數,前面都已經算進去了。

小皇帝福臨的地位依然保證了,豪格也不想走太快,鬧得到處濺血。而且他如果不保證福臨的地位,他也拉攏不到濟爾哈朗的權力支持,濟爾哈朗也會心存疑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