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朝鮮投明(第2/5頁)

至於李香君,這幾個月裏也時常分到些殘羹冷炙,不過還未動靜,或許是機緣沒到吧,這也沒什麽可強求的。

……

時間很快來到隆武四年的四月。

隨著春耕農忙徹底結束、雙方也都略微修整了一番水利設施,查漏補缺,河南方向的明軍,也潤物無聲地逐次提升了軍事行動的烈度。

潁川和古運河一線,本就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只有一些平緩的河流可以作為屏障。所以任何一方在取得較大的優勢後,都不支持弱勢一方步步死守,基本上一旦被推,就是直接推到黃河邊的節奏。

去年秋冬清軍損失過大,阿濟格死後清軍淮西路人馬北撤開封,也是兵無戰心。

多爾袞雖然新指派了貝勒拜音圖暫時接管退下來的阿濟格舊部,還有另外兩名貝子碩塞、鞏阿岱協理,但這些人在優勢明軍的重火力攻擊下,紛紛無奈選擇了避讓。

開封府境內的穩紮穩打徐徐推進,前後打了將近兩個月,到夏糧收獲季節,開封府全境已經被明軍全部占領。此後又一個多月,夏收秋種雙搶季結束,旁邊商丘所在的歸德府也因無險可守被迫退卻。

一部分清軍敗退部隊直接撤過了黃河故道,退到懷慶府、衛輝府。拜音圖負有統帥職責,實在不敢抗命退過黃河,就只好分兵西撤,經汜水關躲進河洛盆地,依托洛陽八關險隘拖延。

好在明朝的時候,黃河故道比較偏南,河南省本來就有三四個府都是位於黃河以北的,所以開封、歸德失守,也無非是河南的省治丟失,並不算徹底淪陷一省。

洛陽更是千年古都,靠著地利暫時守住洛陽,也能勉強扯住一塊遮羞布。

只是,隨著開封淪陷,洛陽的清軍通過河南道直接進入華北平原的道路算是被徹底封死了。洛陽清軍如果再遇到明軍的強攻圍堵,想要撤離或者求援,就只能指望山西、河內方向的清軍,通過孟津渡渡過黃河南下。

洛陽本身也不通運河,靠河內轉運補給,成本會很高,一旦相持日久、駐軍過多,洛陽清軍對清廷的負擔是非常重的。

另外,山、陜方向的清廷軍務,如今還是全權由去年被分派對付吳三桂的肅親王豪格掌管。

而豪格絕對算是這世上與多爾袞最不對付的一派人了——當年他倆可是有爭奪帝位之仇的,這過節算是徹底不死不休那種。

歷史上,豪格還真就是在這一年(1648),被多爾袞陷害削爵、最後被謀害於獄中的。只是如今因為蝴蝶效應太猛烈,多爾袞這個攝政王聲威掃地,他才沒法對付豪格,

何況豪格現在算是去年派出的四路清軍中,唯一沒有明顯吃敗仗的。另外三路都是損兵折將,有的都折兵過半,丟了大片土地。

豪格雖然沒什麽功勞,只是跟西安的吳三桂、袁宗第打消耗戰,互相扯頭發菜雞互啄,但至少沒有丟失尺寸土地,戰損也沒比吳三桂更難看。

這種情況下,就算多爾袞想陷害豪格,下面的人也不會心服的。

所以,豪格怎麽可能給那些完全聽命於多爾袞的部隊的主將好臉色?指望從豪格的地盤上過境多拿軍需補給,就得納一些選邊站隊的投名狀。

如果不肯,仍然想徹底死忠多爾袞,那肅親王也不介意適度施壓穿小鞋、恩威並施漸漸滲透,把退到洛陽的阿濟格舊部慢慢演變過來。

此後數月之間,豪格一邊繼續徹底掌控山陜清軍,一邊漸漸清洗逃到洛陽盆地的那部分河南清軍,漸漸就掌握了兩個半省的軍事實力。

……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明軍在隆武四年夏季攻勢中逐步拿下開封府、歸德府的同時,僻處東夷的朝鮮王國,也迎來了一些意外情況。

這年四月初的一天,漢城以東百余裏、漢江口的江華府朝鮮守將,忽然發現江華島外海有至少百余艘的巨艦,自西邊逶迤而來,桅幡蔽天。

當地地方官大驚,連忙秉持朝鮮人一貫的誇張說辭,把“百余艘”巨艦說成了“數百艘”,直接向漢城告急,甚至都沒來得及等對方靠岸、或者是派出水師攔截查問。

好在來者倒是沒有惡意,數十裏海面在短短兩個時辰的航行後就靠岸了,來人只是派出哨船亮明身份,表示他們是大明水師,送來了大明國使。

江華府地方官得知這個消息,也說不出是喜是悲。

按說朝鮮王國如今已經被迫成為清國屬國,而且都已經易幟七八年之久了。

如果來的是清軍水師,理論上算是宗主國。但朝鮮偏偏很懼怕清軍靠近,因為清軍每次逼近,都會伴隨著燒殺搶掠,哪怕已經當其屬國了,也難免遭殃。

相比之下,大明水師眼下雖然理論上算是敵國的軍隊,可朝鮮人偏偏松了口氣,因為大明的軍隊素來都是文明之師,五十年前跟倭寇作戰時,大明軍隊進入朝鮮境內就很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