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臨江寧(第2/4頁)

傳染病學也是現代人普遍有優勢的地方,古人不知道細菌和病毒的存在,也就難以全面總結各類細菌病毒的傳播原理。現代人卻是總會遭遇各種傳染病流行,耳濡目染也知道衛生常識。

而對於兒童醫療來說,外傷處置和傳染病防治也都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小孩子本就不懂事調皮,容易磕磕碰碰受外傷,還喜歡沾花惹草亂摸亂玩接觸到傳染病原。

外傷處置和瘟疫防治的衛生手段升級後,將來對於戰時的軍醫處理也有極大幫助,能救活更多英勇的大明傷兵。

另外,在江寧鎮上設置醫藥研究所,還有一個便利之處,也是朱樹人著手之後才發現的——去年他已經在江寧鎮上造了全人類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動物園和植物園,有了那座植物園為基礎,再征地開辟出一塊相鄰的新園區,完全可以用來做草藥植物的栽培和展出示範。

雖然在朱樹人之前四十多年,就已經有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如今大明也有刊印出版,而且《本草綱目》也有配圖。

但《本草綱目》的圖片數量,終究無法做到每種草藥都給圖,李時珍當年是私人著述,也沒這個條件和成本出那麽豪華的書。

何況就算全部有圖,看書圖和看實物的直觀性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出現讀書人“按圖識草,把小麥認成韭菜”的笑話。

現在在植物園中又新建草藥園區後,爭取把所有能在江南栽培養活的草藥,都留一小片實物栽培示範,再留一點完整標本,以後可以供天下醫生和藥房學徒來觀摩學習勘誤,減少庸醫,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氣候不適宜種植展示的,如果能靠雲母天窗溫室來解決,也盡量解決,這樣熱帶草藥植物也能展示了。

只剩下耐寒草藥植物如人參之類,江南實在沒辦法種活,以後等光復中原後,再到北方寒冷之地重建一座植物園。

這一切的陳列展示,朱樹人還都是按現代動植物園、博物館的規範來做的,每種花草樹木前面插個塗了油漆的木頭小牌子,寫上物種名稱、產地習性,不需要解說員也能看懂。

另外,古代醫學用藥,也不都是植物制品,動物入藥一樣很多。

對於那些動物藥,朱樹人也在江寧動物園裏單獨開辟了新的擴建園區,展示藥用動物的活體,和部分鮮活幹制後的標本、以及藥用器官的單獨標本,供天下醫生學習。動物園也一樣每個館舍有解說木牌。

只要能證明自己是行醫或者學醫的,只要掏得起路費和住宿盤纏來南京,都可以免費參觀,還不收門票。其他人也能參觀,但就要收費預約、限制每日人流量了。

一時之間,在隆武二年這個夏天,南直隸境內不知有多少行醫之人和學徒來南京朝拜參觀,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江寧鎮上有很多先進的東西可看可學。

這些人參觀之後,自然也會把鄂王爺的德政進一步宣揚開來,還會對今上過繼孫子、移宮的事兒產生支持和共情,

所有人都說,今上得孫乃是天佑大明,普天同慶,澤及萬民。

……

“數月沒來,這江寧鎮上又變化不小,看來銀子沒有白砸。”

九月中旬的一天,朱樹人再次抵達江寧鎮時,先走馬觀花看了一圈,隨後便準備找別業下榻。所見所聞,讓他對自己花錢種田的成果很是滿意。

“都是王爺德政澤及萬民,學生遍觀史冊,古今行仁政者,皆視大興土木為勞民傷財。能如王爺這般,大興土木卻惠及萬民、且不致秦皇隋煬之弊者,未之有也。”

朱樹人的秘書顧炎武,也是發自肺腑地吹捧了一句。他讀書多,與民休息的簡樸仁君看多了,好大喜功的皇帝也見多了。

但這樣又好大喜功還不給百姓增加太多負擔、投入產出比明顯超賺的統治者,卻是聞所未聞。

朱樹人對這種實話實說的吹捧已經聽慣了,只是淡然一笑:“別說這些了,鄭賢弟到了麽?”

顧炎武小心提醒:“王爺,您和鄭郎中約的是後日,九月十五,是我們來早了。他從福建趕來,路上都有定程。尤其是前幾天,聽說鄭家還在幫著徹查在福建就藩、移藩的宗室,事出突然,就更緊迫了。”

諸王串聯案才翻篇十幾天,當時不光浙江、江西那邊在徹查,福建方面自然也要配合。只是自古去福建的藩王很少,所以工作量小一些。

但還有一些原本就已經被廢黜王位的前宗室成員,可能在福建境內居住,鄭家人為了討好執政的朱樹人,多查一查也是有的。

比如,歷史上在福州被鄭家人擁立為“隆武帝”的廢唐王朱聿鍵,如今也因為歷史慣性,依然住在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