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5頁)

實際上每個府該有多少應稅土地,具體有如何攤派轉嫁,根本就沒人知道。

而這一次,朱樹人一來是有借口,二來是有時機,他就打算動一動這個頑疾。

當聽說朱樹人的提議時,同在內閣議政的史可法自然是大吃一驚。

史可法本人還是很正直的,他也知道值此國難之秋,大家都該同舟共濟,同仇敵愾,為了漢人的天下貢獻力量,那些避稅免役的鬼蜮伎倆,實在是太不識大體了。

但他也知道,憑著對大明朝積弊的經驗,他認為這事兒會引起極大的反抗。

於是他出於公心,請朱樹人再考慮考慮,並不是不幹,而是是否能暫緩:

“請鄂王殿下想想張居正的先例吧,這種事情,雖然於國有利,但眼下實施,會不會導致人心離散?朝廷才剛剛擊退一次韃子,各方士紳觀望者怕是不少。”

朱樹人卻想得比史可法明白,他直截了當分析:“孤覺得眼下這時機反而剛剛好!最適合快刀斬亂麻!

首先,朝廷軍事上取得了大勝,軍權徹底團結,正好對內肅清頑固!誰敢反抗,就挾外戰大勝之余威,直接殺幾個刺頭的!

何況徹查田畝人口,本就是朝廷成法,他們要反抗,連大義名分都不占!原本無非是靠人口逃亡、土地拋荒、無人完稅這種方式消極抵抗。

如今北方因為多爾袞的暴虐,流民南下無數,朝廷本就要安置數十萬甚至將來上百萬的流民屯墾。南方百姓肯為了避免被徹查隱戶隱田而逃亡抗稅,那他們將來也別回鄉了!凡是查到逃亡抗拒的,一律視為沒這個人,田地由朝廷重新分配給流民耕種即可!”

史可法聽後,沉默不語了很久,思前想後,這才嘆道:“如此說來,倒也不無道理。確實,原本我大明朝廷但凡有點‘與民爭利’的舉動,士紳都團結對抗,不好收場,張居正當年也人亡政息。

當初有那麽多百姓響應流賊,甚至響應韃子,無非也是覺得先帝苛待百姓……或許期待闖賊、韃子能好一些。

但如今,韃子之暴虐,闖賊西賊之濫殺無辜,也早已為天下共知,何況闖賊西賊早已徹底覆滅。天下讀書人有了對比,或許能知道,這世道艱難,天意如此,大明已經是相對最仁慈的了。這時候有所舉動,或許反抗力度能壓到最小吧。”

史可法一邊說,一邊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經過跟朱樹人的互相啟發,他算是想明白了:明清之際就是一個比爛的世界!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距離產生美。

好比後世網上,一群沒出過國的,在那兒意淫美帝的生活多好多好,洗盤子都能月入上萬(還說是刀勒)。

而同樣在美帝也有一大群底層吊絲,從沒出過國,在那兒一邊噴美帝,說華夏這邊消滅貧窮消滅得多麽徹底。

但實際上,吊絲無論到了哪個國家,都是活得不如意的(除非真有辦法入籍北歐四國了)。世界上哪個主要大國、可能讓最底層窮人活得徹底舒坦的?不存在的。

明清之際,很多人一開始也都意淫自己生活的社會簡直糟透了,沒法更壞了。直到真被三方輪番血虐了一圈後,才發現原來還是韃子更殘暴一點,大明還算可以了。

朱樹人見史可法已經想明白這個道理了,也就狡黠地一笑,點破道:“所以說,這次其實多鐸倒是幫了我們一把,雖然手段很殘忍,損失很慘重,卻讓我們能快刀斬亂麻——

在多鐸來之前,江南誰肯相信‘韃子來了會逼著大家統統剃頭’?孤說了天下士紳也不信的,反而會以為這是在汙蔑韃子、為了便於朝廷從百姓身上搜刮更多!

但現在,他們不得不實打實信了!要是沒有大明,他們統統得剃頭!對那些士紳而言,被清丈隱田隱戶狠,還是被全家剃頭狠!他們知道怎麽選的!

孤已經謀劃好了,提前讓人寫了曲子唱本,由朝廷資助散播,把揚州之屠、常鎮義民反抗剃發、多鐸殘酷屠殺不剃發義民種種事跡,多加典型,傳唱天下。

兩者雙管齊下,或能把反抗壓制到最低。”

史可法聞言,都不由微微倒抽了一口涼氣。

鄂王爺這是把宣傳戰徹底玩明白了呀。

而朱樹人提到的那些唱本,其實也是最近兩個月裏,他讓他的第四房小妾卞玉京私下裏寫的。卞玉京原本在秦淮八艷中,就以擅長寫昆曲唱本這些著稱,

前些年朱樹人還讓她和方子翎合作了離間李自成賊軍內部的那些“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成也羅/馬,敗也羅/馬”的唱本。效果也確實不錯,一度讓李自成和羅汝才馬守應舊部產生了隔閡,在開封戰役時配合不力,互相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