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人不為己(第3/4頁)

這黃蜚原姓塗,後隨母舅改姓黃,但跟黃得功並無親戚關系——黃蜚的舅舅,是崇禎六年時犧牲的東江鎮總兵黃龍,也就是毛文龍死後接替毛文龍的那位。

黃龍是在吳橋兵變次年,在旅順跟孔有德、尚可喜等新投敵的漢奸水師激戰殉國的。黃龍死後,因為沒兒子,他外甥就從本姓改回娘家姓,算是過繼給舅舅以免舅舅絕後。

黃蜚此前跟朱樹人的勢力沒多大交集,崇禎末年一直駐紮在登萊附近,朝廷給他的差遣是“援剿東北水師總兵”,名義上是駐紮在山東半島、海路策應騷擾遼東建奴敵後,

但實際上因為實力不濟,那幾年黃蜚也沒多大建樹。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崇禎死前給吳三桂運糧餉支援策應的活兒主要是朱樹人在幹,塔山杏山突圍救援那兩場戰鬥,也都是朱樹人的勢力在運作。

崇禎死後,黃蜚也帶著一部分登萊的“援遼水師”南下,合計軍民四萬人,這是把婦孺都算上了,所以其中戰兵估計一萬都湊不出。史可法當時需要有人協守江防,就把他調撥到了黃得功麾下聽用。

畢竟黃得功當時已經加封了將軍號,被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提攜得相對位高權重了,可以統領其他總兵。此後黃蜚也沒什麽出彩表現,一直算是中規中矩按軍令辦事。直到現在黃得功需要分兵,他才撈到一個機會獨當一面。

而曹變蛟那邊,因為也要分兵守衛沿江數處、背後依靠長江水路互相策應,泰興這兒當然也只能留一個部將,曹變蛟就選了一個叫劉肇基的老部下。

這劉肇基資歷其實也不淺,早在四年前、曹變蛟初跟洪承疇參加松山血戰時,劉肇基就已經有總兵銜了,只是松山之戰中他作戰不利,洪承疇在自己被圍之前行賞罰之權,把劉肇基降職了。

歷史上,因為曹變蛟死在了遼東,劉肇基南下後被朝廷另外調遣,最後跟史可法守揚州,戰死殉國了。所以不管其戰鬥力如何,戰鬥意志和忠誠度還是有保障的。

現在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曹變蛟活著從遼東救了回來,當曹變蛟部來南京勤王,那他在遼東時就搭档過的副手、部曲,自然也都會重新調撥給他。

朱樹人和黃蜚、劉肇基這些總兵,原先倒也沒有深交,他也不可能把手下每個總兵都人過來,這些人原先是南直隸明軍的,不是湖廣明軍,也就朱樹人東下勤王後,才把他們的統屬關系調過來。

黃蜚、劉肇基同樣對這位新封了王的國姓爺不是很了解,第一次直接聽命於他,也頗有些忐忑拘謹,還是朱樹人率先和顏悅色地問話,試圖打消他們的顧慮:

“黃軍門、劉軍門也都是積年宿將了,勤懇苦勞,朝廷都是記得的。孤還年輕,你們不必拘謹。

且說說建奴援軍近日可有冒進舉動?多鐸已死的消息,你們有沒有充分散播出去?建奴如何反應?”

黃蜚看王爺平易近人,也如實奏報:“眼下清軍援軍,分水陸兩路,各自抵達揚州城下,分別有五六日和一兩日,還未能開始強攻。

陸路自城北、城西圍城,暫缺南面,統兵主將初為阿濟格派來的騎兵都統滿達海,近日隨著山東清軍南下,各部互不統屬,或許還會更易主帥。聽說還有可能以鳳陽尼堪為帥,統轄各路陸路援軍。

水路清軍由高郵湖經邗溝運河而下,沿城東封堵,但靠近不了長江口,也無法阻止我戰船出東水門,統兵主將依然是淮安孔有德。這廝跟個狗皮膏藥一樣,很早就來了,初時自覺兵力不濟,不敵我軍,就又奪回高郵湖,此番陸路援軍多了,他才壯膽,再次南下。

至於多鐸的死訊,末將等也有遵照將令,通過對圍城之敵喊話的方式散播過,敵軍似乎也一度稍稍動搖,但仍然不肯堅信,似乎以為這是我軍詭計,是為了動搖其軍心。

也可能是多爾袞壓的軍令太過嚴厲,讓他們不敢放棄——末將以為,是否可以考慮將多鐸的屍身拿來展示,以威懾敵軍、瓦解其士氣?”

朱樹人對這個結果還是挺意外的,他一直覺得,多鐸之死這事兒,應該是挺好統一認識的,

畢竟都死了半個月了,清軍在江陰之戰崩潰後,逃亡了數日,隨後肯定有人試圖等風頭過去、化整為零渡江。算算日子,最早一批偷過江的,應該新年初三初四就有到江北才對,如今又過了十天,他們還能不把多鐸的死訊帶回去?

還是說,有些人因為害怕軍法懲罰,想要隱姓埋名,或隱瞞不報?

想到這兒,朱樹人也不由自言自語了一句:“有沒有可能……是那些僥幸逃生的敗將,文過飾非,諱言其行跡,

利用死無對證的便利,把自己說成是‘在多鐸死前,奉多鐸之命,突圍到江北送信求援’,這才導致清軍援軍現在依然打了雞血一樣不肯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