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3頁)

有我們沈家、朱家撐腰,些許臨時頓挫,打什麽緊!又不是收不回來!只要最終擊退多鐸,大家都是有功無過,何必如此悲觀!”

朱樹人還是很希望史可法在朝中幫他多撐幾年的,他畢竟現在還是地方督撫為主,要掌控軍隊,不可能真的入朝。

便是當年司馬師、司馬昭,都得一個在京城,一個在外統兵呢,但凡少一個,司馬家篡奪曹魏都成不了,早被人翻盤了。

朱樹人倒是能指望父親沈廷揚在朝,但沈廷揚能耐還是差了點,只懂財政民政,不知兵,不會全局防務調度。過渡個幾年,等朱樹人在資歷老一點,功勞威望鎮得住場子,再徐徐圖之即可。

當然,史可法如今支持朱樹人,也是完全出於公心,是為了救天下,他也不覺得朱樹人有什麽難言的野心,就算有,在擊退韃子之前,這些問題憂慮了也是沒意義的。如果漢人江山都沒了,老朱家的利益又算什麽?

史可法也算一身正氣,飽讀詩書之人,朱樹人的《流賊論》他也反復看過,也深以為然,“一國興亡,肉食謀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也早就在他那兒深入人心。

交代完史可法下一階段的主要方針後,朱樹人在離京之前,又最後補充了一點:

“憲之兄,另外還有一事。我估計,陛下新近登基、而我等也都身在南京,這一點,外人乃至敵人,肯定也是知道的,至少會猜到。

為了防止多鐸冒進,我們還可以輔之以一招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法子。我人在武昌、主力兵馬也在武昌時,對外卻宣示我在南京,兵馬也在南京。

甚至將來形勢緊張時,你還可以學幾次‘董卓夜出雒陽、白日進兵’的把戲,讓南京城內文武堅信外兵正在前來勤王,從而穩定人心。

而武昌那邊,我雖然本人已經回去了,但對外絕不會宣揚,那邊反正有重兵,不怕敵人輕視,要是敢輕視,還能趁機讓敵人吃一個大虧!”

史可法一聽,也是眼前又是一亮,這一手戰略欺騙,不得不說是惠而不費,根本不需要增加成本,卻能大大提升戰略效率。

實力強的地方示弱,讓敵人一頭撞上來,實力弱的地方卻展示肌肉,讓敵人不敢撞上來,不管能達到幾成欺騙效果,肯定是有幫助的。

不過,要執行這種計策,也有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要做好保密工作。

朱樹人提醒道:自先帝在時,北京朝廷便被韃子和闖賊滲透得不成樣子!多少貪官汙吏拿著韃子和闖賊私下裏給的金銀珠寶,暗暗通敵,給自己留後路!

南方的情況,當時也好不了多少,雖然韃子和闖賊一開始沒往南滲透,但張獻忠可是把楊嗣昌的幕府滲透得不要不要的,隨隨便便都能泄密機要軍情。

所以,朱樹人點撥史可法的這個計策,他只能讓史可法知道,還有朱樹人留在這邊的有限幾個將領。而那些滿朝文官,都得瞞在鼓裏!

這樣一來,才能確保,即使南京城裏那些沒節操的文官有暗中通敵留後路的,透露出去的也只能是假情報!因為這些狗官自己都被騙了!

史可法聽到這個提醒時,內心也是很郁悶的,他實在不願意想象那些東林同僚會這麽沒節操。但冷靜下來之後,他又不得不承認朱樹人說得對。

他自己道德操守沒問題,但其他人實在是……唉。

……

與史可法搞定了最後的戰略欺騙計策後,朱樹人也就如約暗搓搓地回到了武昌。

因為最後的部署定策又花了幾天時間,他八月二十四才離京,回到武昌已是九月初三。

而他的部隊,凡是從上遊順流往下調動的,都是大張旗鼓,實際上往回調動,卻是偃旗息鼓,整個欺騙執行得也是有條不紊。

外面的敵人卻不會等人,朱樹人這樣低調,在伏牛山區和桐柏山區被擠壓得沒了生存空間、也缺乏糧餉的李自成,卻是再也憋不住了。他們不敢打韃子,就如歷史上打左良玉那般,再次來嘗試裹挾左良玉、一起搶朱樹人。

尤其是聽說朱樹人還在南京、在參加他嶽父的登基大典而被絆住了,連朱樹人的部隊,都有相當一部分去幫他嶽父撐場子維持局面了,李自成就更加輕敵冒進了,

覺得這是一個唯一的千載難逢好機會,要是朱樹人親自回防,他成功的概率就會更低。

而左良玉部,也是沒得選擇,自從皇帝從崇禎換了隆武帝朱常汸,左良玉很清楚,他跟朱樹人早年積攢的私仇太多,要是朝廷聽朱樹人的,他遲早完蛋。

李自成打進南陽府腹地,要威逼他一起南下時,左良玉也選擇了順水推舟,但表示絕不當李自成的手下,最多只能算事實上的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