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2/4頁)

袁宗第猶豫之後,認定如今局勢跟崇禎在世時已經大不一樣了,一個仁懦不敢清算歷史舊賬的新監國,加上一個有靈活道德底線的權臣,他就是投降,問題應該也不大。

最終,袁宗第就如實供述:他之所以西逃,想逐次放棄關中、最後連西安也放棄,逃去隴西,是因為從七月中下旬開始,東邊的潼關、蒲坂津方向,就陸續遭到了清軍的進攻。

確切地說,來進攻的不止有清軍,還有另一支地位比較特殊、因為蝴蝶效應而定位不明的軍隊,那就是吳三桂的關寧軍。

如前所述,歷史上清軍在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的十月份,才徹底搞定山西河北,然後兵分兩路,分別由阿濟格和多鐸掛帥,一路西征李自成,一路南征南明。

而因為崇禎早死兩個月、其他節奏都加快了,如今這一世,清軍的這一輪大規模征伐,也就提前到了七月中,剛剛過完最暑熱的季節,多爾袞就搶著部署動手了。

而這一世的吳三桂,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此前一直是保持了對管寧地區和關內一兩個府的控制的,當初新一片石大戰,多爾袞只是從薊門入關繞道側擊李自成。

因為有海路這條退路,多爾袞把吳三桂逼得再急,吳三桂還能指望從海路撤走相當一部分兵力,最多只會丟下一些殿後打阻擊的部隊。所以多爾袞也深知這一點,並不像逼太急對方,還想慢慢軟化吳三桂,雙方就保持了一種微妙脆弱的平衡。

可惜,既然是微妙脆弱的平衡,能保持小半年就不錯了。吳三桂也沒想到李自成那麽不經打,而多爾袞又那麽強,

李自成進北京沒多久就跑了,而此後四個月裏,整個河北、山西兩省全境都落入了韃子之手。一切變化太快,讓吳三桂手上的籌碼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他倒是想一直跟多爾袞保持“討賊聯軍”的身份,但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夠資格了。

如果吳三桂是個沒什麽野心的,肯重新回去乖乖做南明的武將,失去藩鎮割據的超然地位,那他倒也能跟著朱樹人走。

但權力這種東西,一旦品嘗過其美妙,實在是由奢入儉難,很少能有人再功成身退的。

吳三桂當然知道過去這幾年,朱樹人一直在拉攏分化自己的嫡系勢力,雖然朱樹人一直有幫著關寧軍運糧運餉,可那同時也是在收買人心!

吳三桂麾下的張國柱等部將此前已經跟著朱樹人南撤了,至少帶走了吳三桂麾下四分之一到三成的關寧軍老兵!曾經跟吳三桂共事的李輔明部,也被朱樹人拉走收服了。

要是選擇南下,吳三桂很清楚,以後他一輩子都當不了雄踞一方、自己說了算的土皇帝了。只會被當成失去了根據地的客將,錢糧財權全部仰人鼻息,一旦看你不爽斷你供給,立刻就能拿捏。就像《三國演義》上韓馥的謀士勸韓馥控制袁紹那樣。

如果吳三桂是個穿越者,知道後世的歷史,那他當時的感覺,應該就跟張漢卿丟了東北地盤入關後、會擔心被常開申當客將隨便調度消耗吧。

出於這種顧慮,他決定最後搏一把,以朱樹人為備胎後盾,來跟多爾袞重新談一個更有可行性的條件。

早在六月份的時候,河北徹底平定,吳三桂就對多爾袞伸出了橄欖枝,希望可以更深入地與清軍合作剿賊,甚至可以考慮“放棄關寧根據地”,只要多爾袞答應他另外兩個新條件。

第一個條件,倒是跟歷史慣性一模一樣,便是“身為明臣,只戰流賊”,他可以作為清軍的聯軍,甚至是被清軍請來的客軍,一起打李自成,但也僅限於打李自成,如果清軍敢對南明動手,他絕不會參與。

還別說,很多對這一期間歷史不太了解的人,或許會對這個條件覺得詫異,但事實上,原本歷史上吳三桂在弘光、隆武年間一直是做到了這一點的。

在南京江浙的南明政權被多鐸幹掉之前,吳三桂是堅持了只跟闖賊作戰,絕不跟明軍作戰。所以多爾袞兩路分兵時,吳三桂才選擇了跟西路軍的阿濟格,而沒有跟南路軍的多鐸。

至於吳三桂軍後來對明朝動手了,那主要是永歷時期的事兒,吳三桂還找了一塊遮羞布——他認為永歷已經不是大明正統了,因為永歷沒有自己的部隊,而是選擇了給孫可望李定國這些“張獻忠義子”封王,借張獻忠軍殘部自保,

所以吳三桂發檄文說永歷是“西賊傀儡”,是被反賊裹挾的,這樣做好心理建設,才帶著他麾下原本打明軍旗號的部隊改弦更張,徹底當了清軍。這中間,其實有一個兩年的過渡期。

如今吳三桂的形勢好歹比歷史同期要好得多,吳三桂當然也不會主動當漢奸,在這方面他提出的條件,自然會比歷史同期更加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