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監國手腕(第3/3頁)

好在朱常汸也是個懦弱怕事之人,其實也沒想對侄兒下毒手,史可法說了來意後,他也就很沒原則地和稀泥了,讓史可法松了口氣。

最後,還是更加顧全大局的朱樹人跳了出來,幫他們查漏補缺:

“父王,史閣部,你們顧全大局不願刺激稱病的福王,確是老成謀國持重之策。但此事既出,如若不加申飭,必然導致地方輕視朝廷,將來會生出更多不穩。

依我之見,不如借機召集南方各省尚存的諸王,以謁陵表忠為名,讓他們盡量遷來南直隸,然後徐徐安置在南京周邊揚州、滁州、蕪湖、太平府等地。

如此諸王近在百裏,又不能輕易入京,既不虞宮廷生變,也避免了他們遠處邊疆,被封疆大吏地方武臣擁戴作亂。

先帝畢竟沒有留下明確的傳位遺詔,野心之士還是不得不防的。原先福王若是乖乖進京,我們還不好趁機借口召集諸王集中圈禁。

現在福王稱病不來,也算是給了朝廷一個借口!朝廷是被福王的可疑舉動所激,才臨時起意要如此,並非朝廷要突破祖制!”

明朝藩王平時不會被召,一直待在封地,那也是朱元璋就留下的祖訓。

所以朱常汸如果沒有一點過硬的借口,要直接宣召諸王來南直隸,就有可能被認為是想跟朱允炆、朱棣那樣削藩。

但現在,福王稱病不來,制造了借口,朱常汸算是防微杜漸、舉一反三,才要召盡諸王。諸王要恨,就讓他們恨惹事的福王好了!

當然,其他諸王裏肯定也有學福王稱病的,但不管怎麽說,至少一大半南方幸存藩王絕對不敢反抗。能先把主流的收了,剩下的刺頭解決起來也就快得多了。

朱樹人很清楚,歷史上南明之所以抵抗不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擁立的藩王太多了!

要是跟南宋那樣,靖康之恥時諸王都被養豬圈禁在開封、金兵一來全部一鍋端,只有一個趙構逃出,沒人爭奪皇位,那南明也能團結很久。

就是因為王爺多了,軍閥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擁立自己防區內的藩王,才導致了漢人內戰不斷!

如今之勢,要救大明,關鍵是把那些養豬王爺統統集中起來,不給地方軍閥留“潛在被擁立資源”!

而且,只有諸王全部被控制了,朱樹人將來才好讓他兒子過繼接盤老嶽父的皇位!

值此國難之秋,只有走軍事獨菜,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一個領袖的路線,才能救亡圖存!

當然,這種控制,僅限於針對諸王。而對大明的地方文武、軍隊百姓,當然是要徹底團結的,絕對不能在控制諸王的過程中內耗。

被內耗的,只有老朱家的養豬王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