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4頁)

蔡懋德本人倒是沒貪,但他一個巡撫不可能親自發銀子,大敵當前千頭萬緒,總要讓下屬幫著經辦。

結果一夥太原府的學政、教諭等近年來比較清水衙門的文官,自告奮勇幫他做這事兒,發錢的過程中,又有一大半被偷換成了白條,以及一些類似早已作廢的寶鈔性質的紙幣。搞得守軍士兵怨聲載道。

從這些狗官的貪墨中看,明朝文官豪紳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他們永遠不會吸取教訓。也就周王從福王之死裏吸取了一次教訓,周王之後其他人又恢復了老樣子。

……

守軍的賞賜雖然沒發到位,但太原堅固,最初幾天還是挺得住的。

劉宗敏打了幾天後,見太原官員也還不怕死不肯降,就請示李自成,是否要移兵東進,繞過太原不管。

李自成聽說小小太原都拿不下,非常生氣,一開始堅決不許:

“此番我大順天兵東出,以順討逆,當然要先立威!要是遇到一省府城就攻不下,還繞城而過,就算不用擔心糧道,但我軍氣勢難道不會受損麽!到時候真殺到北京城下,將士們還能有勇氣血戰、不計傷亡強攻麽!必破太原以立威!”

李自成心中,已經把太原和開封視為將來打北京之前的立威籌碼,其他小地方如果太堅固,還不在要道上,那是可以繞的,一省首府怎麽能繞,威風都墮了。

然而,就在李自成僵持時,旁邊的隨軍軍師宋獻策,又幫他出了個主意:“大王考慮我大順之威望,不願繞城倒也該當。但劉帥所言,於細節處也頗合兵法,

不如我軍趁機放出風聲,以繞城而走為餌,看看官軍會不會因為害怕我們繞城,而進一步分兵,削弱這太原城內的守兵力量。”

李自成一聽,既然不是真的繞城而過,只是詐一詐,試圖分散官軍防守,那倒是可以試試。反正試不成也沒有損失。

於是他就吩咐按宋獻策的做,順軍放出風聲,並且分兵一部大模大樣繞城而過,假裝完全不顧糧道,只求誓死殺穿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威逼北京。

這條計策其實很拙劣,如果遇到個懂點兵法的武將,就不該中招。

山西地區如此窮苦,如果打不下太原,再往前就只能到陽泉這些小地方稍微屠城幾場,也搶不到太多糧食。蔡懋德真要是和周遇吉來個關門打狗,誓死耗著,就算耗不死李自成,也是有可能耗到順軍因為糧食減少而人心惶惶。

可惜,蔡懋德只是個迂腐的讀聖賢書的文官,屁策略不懂,當然他的忠義還是可圈可點的,至少能做到堅守不降。

看到順軍東去,他立刻覺得有機可乘,可以趁機追擊,或者襲擾順軍後隊、焚其輜重。總之他具體怎麽想的已經沒外人可以知道了,

反正他就是逼著副總兵應時盛麾下的幾個都司、守備級別的部將牛勇、王永魁、朱孔訓,帶兵五千出城野戰追擊順軍。

(注:這裏沒有開掛,蔡懋德強行派兵五千出城野戰迎擊李自成,此為史實,也不知道他怎麽敢的。或許真的是太迂腐了吧,也沒法問一個死人的心得感想)

劉宗敏原本都憋了一肚子氣了,執行宋獻策的誘敵之計時也是半信半疑,根本沒指望。

誰知蔡懋德居然真派人出來白給,劉宗敏當然是大喜過望,當即回頭掩殺,直接把牛勇、王永魁、朱孔訓等部五千明軍秒了。

順軍士氣爆棚,殺了個回馬槍,再次強攻太原,城內守將悲憤於蔡懋德的弱智和他手下屬官的貪婪,義憤填膺,紛紛帶路。一名守備張雄主動約為內應,開了迎澤門放順軍入城。

蔡懋德雖然弱智,氣節倒還有,最後關頭他本人沒選擇突圍,而是在巡撫衙門內自縊身亡,倒黴的副總兵應時盛也沒辦法,幫蔡懋德簡單收屍後,也自刎殉國。

山西除了周遇吉親率的那些人馬以外,其他的明軍就這樣被蔡懋德等人白給送完了。

李自成和劉宗敏前後花了個把月行軍跋涉,又花了個把月掃清山西大部、對抵抗的城池屠城籌糧。到十月下旬時,已經兵逼寧武關,直面最後一道由周遇吉鎮守的太行山防線。

周遇吉的太行山防線要是也破了,北路闖軍就真的一馬平川在河北平原上如入無人之境了。

好在周遇吉也算良將,同時也堅貞不屈。依托太行之險,暫時頂住了李自成。順軍猛攻了十日,死傷無算,一時都沒攻破。

……

周遇吉在太行山防線暫時頂住李自成的同時,順軍的南路軍,卻是發展得比歷史同期更加順利。

早在太原城破前十天左右,南路軍就因為道路近、沿途沒有險阻,輕松跑馬圈地一樣拿下了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