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才拿下重慶(第3/4頁)

這如果是真的,完全有可能導致重慶守軍士氣大振的!

然而,這個問題來人並沒有回答,只是很光棍地說:“我們家主也不知道,只聽說可能是成都太殘破了吧,守軍也不提防大過年的會被強攻,都是軍中謠傳,官府的急報,我們家主還沒資格看。”

這種半遮半掩的說法,倒是讓白文選多信了幾分。

他也是知道的,四川看似易守難攻,地勢險要,但險的主要是周邊的府縣。比如重慶、合州、奉節這些都是要沖之地,才難以攻打。

而成都……其實白文選跟隨張獻忠入川之後沒多久,就聽說了,其實防禦並不堅固。

聽說成都的城墻,就是個幾百年年久失修的大破爛——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自古以來,四川地區的割據政權,從來就沒想過靠死守成都來維持割據。

要守四川,守的都是外圍山險之地,真打進成都平原,沃野千裏,割據軍閥早特麽投降了。

劉禪當年沒堅守成都,五代十國時重用“世修降表李家”的前後蜀君主也沒堅守成都,元末明初的明夏政權少主明升也沒堅守。

(注:元末時反而是明夏政權的丞相戴壽,一直在重慶堅守,抵抗朱元璋派出的湯和水路軍,沒讓湯和過瞿塘峽,最後少主明升被北路明軍傅友德偷度陰平成功就直接投了,戴壽才知道“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正因千年來的四川軍事特征,注定了成都的城防,是不會有人真心好好修繕的,壓根兒就沒指望守成都,幾百年殘破下來,容易被火藥炸墻或者偷襲破壞得手,也都是正常的。

不管這個消息真不真,白文選如今對於譚家和王光興等原流賊軍隊,算是信了七八分了,至少他們提供的關於眼前戰局部署的情報,絕對是不假的。

雙方都想出工不出力,讓自己的嫡系部隊少死人,讓朱樹人這個外來戶扛傷害,這一點上,白文選和四川本地部隊有共同利益。

當白文選開始懷疑一個更大的陰謀時,前面那些小設定,已經被他當成常識,給默認相信了。

他也不由當著使者的面,主動再次跟監軍軍師潘獨驁提起了部署異議:“潘軍師你看!本督早就說官軍已經徹底放棄城北渡過嘉陵江攻擊了!那兒根本無法通過重型攻城器械!

城西前幾天雖然打得平淡,但如今朱樹人臨陣換將,攻勢如此兇猛,若是早聽我的,把老營弟兄都部署到城西,今天幾乎被破口時,也不至於如此損失慘重!

要不是重慶地勢復雜,城西有數道防線,今天一旦被破口,就大勢已去了!你還想幹涉我的指揮,誤了八大王的大事兒麽!”

潘獨驁被他這般指摘擠兌,一時也無法反駁,只好答應白文選,把城北的老營盡量撤防到城西。

而事到這一步,白文選和潘獨驁已經壓根兒不會去提防官軍有沒有可能刺探他們的防務部署了。就算有懷疑,也都集中在“譚家兄弟和王光昌如果再提出投靠,會不會是詐降”這一點上。

人就是這樣的,當同時聽到多個謊言時,相對不那麽像謊言的那個謊言,也就不引人注目了。

而白文選從譚家使者那兒聽來的“八大王已經破了成都”的消息,他也壓根兒沒敢立刻在軍中散播以鼓舞士氣。

他唯恐其中還有詐,而且眼下的守城局勢還不是很緊張,沒必要急於把這個消息公布出來。完全可以等到求證確鑿了之後,或者是戰局危殆、急需鼓舞士氣時,再說出來也不遲。

任何好消息對士氣的鼓舞效果,都是有時效性的,高興振奮過之後兩三天,也就習以為常了,得用在刀刃上。

而“譚文的使者”走後,重慶守軍也果然按照白文選的要求,重新部署了,白文選和潘獨驁在指揮權方面的爭奪和指手畫腳,也進一步矛盾激化了。

……

如此又過了兩天,城西的攻打越來越猛烈,好在白文選已經把老營全部集中過來了,一時才沒被攻破。

然而最終的轉折,還是在正月初五這天後半夜、或者說正月初六的淩晨發生了。

數以萬計的官軍精兵,突然調動到了綿長的重慶城北方向,通過船只在半夜時分偷渡過嘉陵江,列陣準備,卸載簡易攻城器械。

而十幾艘在船頭裝了相當於42磅艦炮級重型紅夷大炮的戰船,少部分吃水淺的,直接開進了嘉陵江,吃水深的,則留在長江嘉陵江口,直接拋錨下碇石。

寅時末刻,官軍開始了火力準備,十幾門超級重炮對著相對薄弱的北城墻和城門城樓發動了密集攢射,火力只準備了半炷香的工夫,以免給城西的重慶守軍時間調度回防。

而且這邊開火的同時,城西的紅夷大炮也開火了,同時還發動了夜襲,以幹擾視線,魚目混珠,遲緩守軍的反應。